气象论文

2022-04-14 09:2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气象论文》,欢迎阅读!
气象,论文

欢迎共阅

课程论文题目 提升我国应对气象灾害方面的能力

学生姓名: 肖潇 号:

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程: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业: 通信工程

任课教师 吉中会 张丽杰

二O一六年十二月七日

摘要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气象灾害频发,由于我国在

应对气象灾害方面的能力不足,给人民在经济与生命安全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提升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迫在眉睫,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搞好基层建设。 关键词:气象灾害 人才 经费投入 基层建设

一、引言:

气象变化影响这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各行各业都需要借助气象服务的力量。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升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是解决民生问题、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主生产生活的需要,更是各级气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二、 当前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与应对的问题分析:

1、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

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表现为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据统计自19902016年期间,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800亿元,这其中在1998年还高达2998亿元,约占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6%。同时我国的每年受灾人口有4亿人次以上,其中伤亡约3000~4000人。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达到了5000万公顷,使我国损失粮食约为2000kg,倒塌房屋2万多间。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根据灾害的特征、灾害产生的因素和天气现象,基本可以分为七大类20种。七大类分别是:洪涝、干旱、台风、冷冻害、局地风暴、连阴雨及其他;20种主要指:洪水、雨涝、干旱、干热风、热浪、台风、冷害、冻害、冰害、冻雨、雪害、风害、雹害、龙卷风、雷击、连阴雨、沙尘暴、浓雾、静风等。其中冰冻害和局地风暴都会产生风暴这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冷冻的影响、危害和造成的损失程度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由于局地风暴的危害因其常伴生在大范围的暴雨中,因而过去常把其中的雷击死亡人员和雷雨大风摧倒建筑物、机械设备导致人员伤亡以及冰雹造成农作物损失等灾害列入暴雨洪涝灾害中,忽略了它的危害程度。

2、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问题分析

2.1?工程性措施存在的问题: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病险水库多,防洪、蓄水抗旱能力低;沿海防浪堤尚无法达到有效防御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灾害的水平;“三北”和沿海防风体系不够完善;抗旱防涝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人工增雨、防雹工程体系尚未完善;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治理工程薄弱;一些工程、村镇建在气象灾害多发区,不少建筑、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未达到防风标准,给防御气象灾害带来困难;建筑物和设备缺乏完备的防雷系统,造成雷击事件频频发生等。




欢迎共阅

2.2?非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气象灾害综合观测、气象预报和预测水平仍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建设的投入与需求不相匹配,预警响应体系亟待建立;门分割导致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和数据不能共享;国家及各省(区、市)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御措施、防御预案尚未完成,无法适应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配套地方性法规;尚未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制度;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教育弱,公众灾害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灾避灾常识等。

三、提升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挥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多方面的

积极性,借助社会力量来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重要战略经济区、城市、农村、沿海及林业、农业、交通等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已有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加快实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台风灾害预警工程、高影响行业及重要战略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评估工程、雷电灾害防御工程、沙城暴灾害防御工程、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防灾科普教育程等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2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多功能人才

要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演变规律等科学研究和气

象灾害预报及防御等技术开发,综合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和信息、3S等技术,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警预报、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模式,不断提高气象业务内涵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的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公共服务人才。公共气象服务涉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行业,因此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气象预测预报,而且还要熟悉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开展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转型工作,通过培训、产学习等途径,鼓励技术人员加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应急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形成一支高素质、具备多元知识结构的气象服务队伍。? 同时,严格要求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即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知识面,树立服务意识,养成服务理念。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我们在气象灾害中对一千多不同层次的人做了有关调查在调查中,共有345位调查对象(占

33.32%)支持该观点,认为当前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比较薄弱,应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一要兼顾不同的人群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二要创新宣传手段,加强互动,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到公众日常生活中。三要从学生抓起,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学习气象防御自救知识。

四、结束语

不论是汶川地震还是98大洪水,都反应了我国在应对气象灾害方面的能力不足,在这一点上,作为邻国的日本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作为地震频发之地的日出之国,面对各种各样的气象灾害远比我们有经验,日本国民长期生活在灾害中养成的应急意识和其具备的应急能力往往能够保证他们能够在灾害中幸存下来。同样的灾害,在中国往往造成的损失比日本大很多,因此提升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长期坚持,保证从个人到集体都能懂得如何在灾害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他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eba9f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