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看日本》

2022-04-09 13:3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岩松看日本》》,欢迎阅读!
岩松,日本

《岩松看日本》 129 和你共读

杨先生果然大气,以为只会给我买一本我一直想要的孤独星球,拿到包裹的那一刻以为是赚到了,入手一本超厚,超超厚的孤独星球之意大利,然而拆开才发现还给我买了三本想让我彻底了解日本的书(《知日1《零距离日本》《岩松看日本》。想着他在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于是就不想下一本读什么了,直接开始看《岩松看日本》吧,同你一起走进白先生,并愿如你期待全面地看日本!

130 给书本以时间

1

同志们,你们猜打开这本杨先生淘来的二手书的时候,我看见了什么?!扉页上竟然盖了印章——戴文珺印,篆刻的方式是朱文,印章的文字凸起,看着印出的断续的名字,一开始竟然竟然把“戴”字看成了“载”字,还欣喜地以为发现了姓氏的新大陆,百度百科说“北京,山西太原、临汾、忻州,湖南益阳,江西宜丰,广东吴川,四川成都等地均有载氏分布。于是想着这位二手书的原主人或许是这些地方的人呢。杨先生说“你们如果可以认识那真的要看缘分了,哈哈哈哈~

2

“这其中有中国人熟悉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主要罪犯松井石根等。

一旁戴姐的笔记写着“我恨的是,日本当初犯下罪恶的人”,戴姐一开始写的是错别字“范”,用修正液给涂抹掉了草字头和直接在三点水上写了反文旁,好可爱!在想为什么不用修正液把整个字涂掉重新写,但是就是用她的这种方式,反而有“懒人”的可爱。

这是2007年出版的书,我想戴姐在2007年后附近就买了这本书并阅读了,因为那时候修正液应该还流行着,好像之后修正带很快替代了修正液,我读初中开始用黑笔写字时,就已经完全用修正带了,那时候2010年。于是我想戴文珺小姐应该是我的学姐,于是没有经过她同意,就叫戴姐啦,不直呼其名了,哈哈哈哈,所谓“套近乎”

3

“在日本灾难之外还发生了哪些灾难?这一点,神风特攻和平会馆同样没有告诉我们和观众。这种历史是非观念的缺失,只有浅层情感的悲叹,这恰恰是日本今天 需要反思的。

这也有一大段她的笔记“其实中国真正反思自己国家的又有几人?若是清朝没有那么腐朽,中国也许不会被侵略的那么厉害了,可又有谁知道答案呢?”

我很是好奇戴学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自初中以来类似“甲午中日战争,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军事落后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这样的历史考题就不胜枚举,历史教科书从来都没有忘记带领我们反思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同志们,这道题的答案是B,别选错哦),不过我在想我爸作为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渔夫,没有历史教科书的带领,却极其爱看抗战片的中年男子,会不会知道这道题目的答案呢,不过我相信中国很多人知道答案!

4

我跟杨先生说不是很想找到这位学姐了,48页之后好像再没有看到戴姐划下划线了,似乎是没看下去了,然而我错了,在本书的最后《镜子印象》时,看见戴姐划了一句“如果我们被情绪绑架,失去对现实日本的了解的欲望,那么,我们会不会失去另外的一些什么呢”显然戴姐看这本书时更关注的是两国的历史纠葛的思考啊。

5

感谢戴姐的笔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海莲描述的那种快乐!虽然不曾认识你,也不知道现在我这窗外大雪纷飞,你那是否也下着雪。不过杨先生的家门前雪积得很厚,他说“能


走半个鞋子那么高”(被他的这种描述惊到了,半个鞋子?!哈哈哈啊哈哈)

海莲·汉芙在致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全体同仁的信中写的:“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树上,将会折损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迹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131 1

我对日本的初印象,不像是大多同学来自漫画,却是来自教科书,包括历史教科书的中日两国关系的介绍到1972年后,中日恢复国交,日本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两国蜜月期。以及地理教科书对日本的气候地形的讲解分析,你可以怀疑我是否有阅读的习惯,高中似乎没怎么看过教科书意外的书籍。

自学日语的契机,让我开始寻找有关介绍日本的书籍, 不过《日本常识》(像是知识点罗列,有点枯燥)《日本与日本人》(看了一本1930翻译的译本,少了点“信达雅”,看了打瞌睡)《东京一年》(这是蒋方舟新鲜出炉的书,然而电子书竟然也要三十几个书币,可是还没读完试读部分,就已经不喜欢了)

以为书籍从来不会“过时”,也从来不太会关注书本出版的时间,看到序言“但实际上两国民众彼此之间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读来有点纳闷,霓虹国好像在中国拥有一大波粉丝,了解虽谈不上很多,但也不至于有限。于是去豆瓣一查,才知道这本书已经出版十余年,书评也大多是六七年前的了,十年真是不容小觑,再看日本的防灾,环保,动漫等等这些话题早已不再陌生。

我十年后读十年前由媒体报道策划成的书籍,和戴姐十年前看刚刚发布的书本,感受一样吗?至少看见一下这张图时,我会笑说“杀马特啊!,戴姐当时会不会觉得超级时尚呢,于是真的蛮有趣,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变化!

2

说实话自从不爱看中央少儿频道之后,就不怎么看中央台了,所以并不知道《东方时空》《岩松看日本》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年度特别策划),对白岩松的认识只有一本曾经看过的《白说》,于是今早去腾讯视频看了一下《岩松看日本第一集:专访渡边淳一》

视频理应带给我更多元素地体验,可能会更喜欢。一如重量级小说改编的电影我都会去看。一来,懒,电影两个小时肯定能结束,但是小说我应该看不完;二来,偶尔可以犯个花痴。

然而看这档节目,我关注的是画质怎么这么糟糕,眼睛看着难受;为什么要给渡边纯一配上类似央视电影欧美片子的声音,好出戏。变得很浮躁,根本不会好好感受他们访谈的内容和字里行间的意犹未尽,刚想细细评味,画面早已跳入下一帧。

于是纸书的魅力就彰显了,走进文字本身。几章的名人专访,沉淀成文字,提问与回答一来一去,似乎早就偷偷地把白岩松换成了自己,借着他的身份,问了《男人这东西》的作者渡边淳一好多问题,听了他的回答,再带着他的想法看作品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真切地去感受作者想表达什么。不排除思想的火花,但是看到下面一段话,才惊呼:有时候真的根本没有get到作者的点啊。就如下面这段,

白岩松:像一个刺一样,但是这个刺是希望看到的人疼,还是让人看到有一点麻,然后感觉有一点甜,有一点希望。

渡边淳一:我并不希望读者有疼的感觉,或是麻的感觉,甜的感觉,不是这样的感觉。我希望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内心里,可能也有这种愿望。

3

愿你也会喜欢白岩松的日本之行,十年之前的模样,带给十年之后的我们过去,同时对


比现在的样子,于是未来的样子也能知道一二呢,真的正如时尚一样十年一个轮回,好多事

物都像是弹簧一般,盘旋而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08e0b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