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否正确

2023-04-22 09: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否正确》,欢迎阅读!
棍棒,孝子,底下,正确,是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否正确

作者:付玉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7

摘要: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时一个俗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指的是家长利用棍棒对孩子进行惩罚。强调的都是打打打,采用非常暴力的方式。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要以适度为前提。对于父母来说,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图尔明论证模式包含数据,断言,保证,支撑,辩驳和限定六个部分。本文将采用图尔明模式进行论证。 关键词:图尔明论证模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

棍棒底下出孝子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旧套路,显然在当今社会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合常理的。

杨辉在读幼儿园时,有一次父亲指着挂历上的一个字,问他:这是啥字?虽然这个字在学校没学习过,但杨辉认识,这个字是。他的父亲并没有表扬他,反而给了他一记耳光。到了上学的年龄,挨打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字写不好、分数低都会挨打。如此,杨辉变得一点创造性都没有了。父亲喝酒后回家,当时已经快半夜了,一进门就骂人、砸东西、掀桌子。后来杨辉逐渐变成了一个没有人性的恶魔。舐犊之情,至真至纯,世间父母,皆爱其子。俗话说:打在孩身,痛在娘心。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教育方式显得至为重要,只通过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听从管教、服从命令,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呢?棍棒没有教育出一个孝子,反而教育出一个逆子。棍棒式教育可能见效很快,会让孩子顺从,但同时也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扎下邪恶的种子,并逐渐萌芽长大,最终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这种施虐的暴力行为,会使他们从小内心压抑,长大后也用暴力的方式加以报复。俗话说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心理发展尤为重要,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儿童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会对父母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也许会形成以暴制暴以强欺弱的行为。家长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恐惧和疏远心理。不论内心是否真的愿意,只有乖乖服从,不敢违抗家长的命令。长期持续下去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对世事失去兴趣,对家人和学习漠不关心,悲观厌世,甚至产生仇视心理,仇视家长、他人及社会,发展成怯懦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成人之后也会委曲求全。

大卫·梭罗断言: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医生与精神病学家早就认识到溺爱与缺爱都将对身心疾病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监狱提供的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爱的基本需要和个人尊严的感情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十分重要,85%的刑事犯都因此而犯罪。爱的缺失会带来惊人的摧毁力,招来诸多祸端,甚至引发灾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课题调查发现,在对家庭暴力的态度上,33.5%的学生认为打骂孩子不能起到好的作用,30.2%的学生认为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也有34.6%的学生立场较为中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法律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不得虐待殴打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法律的制定对未成年人的权益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这也是明令禁止父母虐待殴打孩子

关于棍棒底下出孝子,舜帝似乎是个很好的例子。舜帝小时候经常被继母虐待甚至谋杀,多亏上天庇佑,侥幸得以存活。成为帝王之后,舜帝对其继母仍然愚孝至极。钢琴奇才郎朗,其父亲郎国任曾经回忆到:郎朗平时到点就得赶回家练琴。有一次学校合唱团有活动,让郎朗伴奏,郎朗回家迟了两小时。郎国任一把拽住回家的郎朗,揍了起来。越打火气越旺,他拿出一包药放到儿子面前,恶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就别活了,你死了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郎朗的眼中充满了委屈和绝望: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这个9的孩子把药片朝墙上狠狠摔去,用头朝父亲撞去。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其儿子傅聪现在也是一位国际级钢琴大师。傅聪幼年也是在父亲的逼迫下学习钢琴,傅雷的管教非常严厉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有时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就会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

郎朗的父亲知道郎朗爱音乐如自己的生命,他的举动虽然过激了一点,但是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也是不想让郎朗破坏规矩,不要认为为了学校的任务他就可以网开一面。有了第一次,可能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此下去,练钢琴的事情就会被耽搁。郎朗父亲的棍棒育法,是在确认郎朗热爱艺术前提下的可取之法。傅雷先生知道自己的儿子天赋不强,在钢琴方面起跑线较为落后,通过督促让他勤能补拙

通过这两个例子也能看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前提是一定要适度,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心理状况。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作为父母,通过棍棒的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知道是非善恶,人要有原则和底线的,不能肆意妄为,为所欲为。那么孩子通过教导就会改正错误,更好地表现。但是如果孩子正处于逆反心理,当训斥孩子时,他有暗暗攥紧拳头眼神凶狠嘴里小声都囔这样的迹象出现时,父母应该适当地改变方法。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彼此之间也能建立一种信任感,对于双方都有益处。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前提是一定要适度,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成长。从长期来看,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更好的。作为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样教育方式最适合我们的孩子,最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也许我们素质能力不足,也许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也许我们经济能力有限。可是我坚信,爱是通用的,赞美、鼓励和表扬是通用的。让我们以爱作为基础,赞美、鼓励和表扬作为阶梯,用耐心和宽容作为辅助。时间会证明一切,孩子会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徐瑾,戴茂堂.理性的彰显:批判性思维旨要[M].长江出版社,201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40d1e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