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成绩排名的负面影响和对策

2023-01-01 14:2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学习成绩排名的负面影响和对策》,欢迎阅读!
负面,对策,成绩,排名,影响



浅谈学习成绩排名的负面影响和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占75%以上,由考试压力及派生的学业压力、竞争压力、家长压力是困扰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常常成为悲剧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一、压力负面影响的心理学分析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能力,增强反应速度,人是有益的,可产生正面效应。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和不紧张的状态,个人潜力就无法发挥。然而压力过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



1、压力对个体认识的负面效应。当一个压力来源被个体认定成威胁时,认知智力方面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打个简单的比方,考试时,老师站在一个学生旁边看他考试,就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如果学生认定这个压力对他构成了威胁,他的注意力的焦点就会放在个人焦虑上面,而人的注意广度是有限的,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就大大降低,记忆力随之下降,知觉范围缩小,思维也比较刻板、固执,缺乏弹性,创造思维功能更明显下降。



2、压力对个体情绪的负面效应。大部分的压力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会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其中最主要的是焦虑和沮丧。焦虑中含有不安和忧虑的成分,显示当事人在遇到压力以后有些慌张,不知该怎么办,同时又希望找到新的策略。过度的焦虑值,使学习效率降低。沮丧中含有失望、抑郁,甚至悲伤成分,当尚未找到应付的新途径,情绪就有陷人低潮的倾向,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就易引起各种心理疾病。



二、学习成绩排名并公布于众会恶化学生的生存环境

长期以来,学生成绩按照高低排名随意当众公布,人们好像已经认可了这种做法。有的将第一名学生用鲜艳的颜色书写,对差生的名字则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以考试成绩安排座位,分快、慢班,决定能否参加学校某项活动,使成绩差的学生心灵受到伤害,充满羞辱感。它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1、分数层层排队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造就师生一味追求高分。某些教师为了高分,违背教学法规,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时有发生。一些教师由于上级层层加码的分数排队压力,无法调整好教育者应有的心态,做出伤害学生、有悖师德的过激行为。有的教师认为,越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越应该加压,考试排名是为了刺激学生的上进心。但遗憾的是,孩子感到压力越大,成就需要越低。



2、成绩排名和家长压力,逼迫学生产生过激行为。每次家长会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灾难。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的羞辱、打击、惩




罚让学生难以接受。学生更是害怕地称家长会为今夜有暴风雪成绩好的则大加赞赏,甚至重重奖励;一旦成绩不好,父母则随意讽刺、挖苦,甚至拳脚相加。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在小小的心灵里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和做法,导致考试作弊、欺骗、厌学、出走、违法犯罪等。



3分数排队使同学关系蒙上阴影。由于争强好胜心理,希望把别人比下去,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成绩差的同学遭到冷落、歧视,体会不到班级集体的温暖。还有个别学生不甘居人后,想方设法排斥学习好的学生,甚至不择手段伤害排名在前的学生。



对此,理学家的告诫十分中肯: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当人对自己的潜能有充分信心,其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优生差生的自我判断,很大程度左右着学生的行为和信念,制约学生潜能的发挥。考试成绩排队,不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灵丹妙药,更不是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尤其是当排名被一些人异化成为惩罚手段时,给学生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教育应当正视学生中的差异

分数排队的应试教育是淘汰教育应试教育使学生和家长特别关心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因为名次决定着命运,他们都饱受几分之差就会被打人另册的这种森等级的刺激。为此,对排名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分数的关注,对考试本身成功与失误的关注。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孩子由于天资、性格、家庭环境各方面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教育成效也各不一样,但差别不能剥夺他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并想方设法缩小差异,而不是企图将个性或差异削平,甚至将差异作为放弃的理由。一次次排榜的刺激,一次次当众的批评,使败者的暗示在这些学生心里一次次被强化,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无价值感,进而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没有差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是非常矛盾的。师过分强调考试分数,任意进行成绩排队,其事实是在不断地给学生制造紧张心理,挫伤学生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有感于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而告诫教师,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为每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教育应当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考试和选拔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手段和方法,而当它成为教育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时,其结果就扭曲了教育的功能,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四、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评价观,适当处理考试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考试成绩不排队不公布,拿什么要求学生?抓质量一下子找不到感觉,失去重心,没有抓手。对考试结果的处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想。对考试结果的处理应着眼于从分析试卷中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学水平。不是一味强化学生的名次,以此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这只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强烈地影响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片面地将自己定位,妨碍了




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实际上,基础教育阶段真正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非分数。青少年的基本需要是认知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报答的需要,竞争求胜的需要。在这四种需要中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具有内在动力的是认知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研究表明,认知需要高的人,心理压力小,学习动力足;而求胜需要过强的人,容易把学习当作超越别人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产生成就焦虑,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有两种人容易产生焦虑,一是学习成绩差的人;还有一种是学习成绩很好的人,总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或者自己保不住名次。如果不公布名次,更容易使学生丢掉包袱,坦然地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如何处理考试结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遵循激励性原则,对应策略举隅。



1、避一避。避免把分数作为分等级的工具,避开贬损性的评价。如公布成绩前十名的学生的名单(接姓氏笔画为序)



2、选一选。选择有价值的评价对象,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如公布进步快的学生名单。



3、激一激。分数评价实质在于校正和评价学生的认识活动,利用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发展。根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使之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如公布成绩有较大进步的学生的名单。



4、绕一绕。在实质评价过程中贯彻热爱、信任和尊重人格的精神,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人物,借助事例、寓言、故事、幽默等,从侧面把评价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态度,消除逆反心理,使成绩成为前进动力。如教师勇于承担教学失误责任,致力于揭示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既乐于反省自己的过失,又增强其自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46fd26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