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2022-08-19 08:11: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必备,素质,能力

幼儿教师必备素质

1、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年龄小,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熏陶、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2、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由于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广泛的兴趣和才能,有活用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由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极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有提不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宽广的知识储备,才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发展孩子的能力。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讲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具有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游戏科技和工艺等方面的技能方法方法技巧,组织并指导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导放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更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认真掌握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幼教规律,熟悉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方法方法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具有活用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敢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善于化解人际交流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幼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健康的个性品格、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态度、幽默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

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

1 / 2


发展的独特性。案例:一个教师讲手工课的观察感受。 ()交流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交流:

有非言语和言语两种。非言语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看幼儿的眼睛等。在幼儿园中,言语交流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谈;

(2)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很少;

(3)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4)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

(5)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交流的技能方法方法技巧或必要的倾听的耐心。比如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时,常打断他们。

(6)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很少与那些教师认为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的幼儿交谈。 具体的技能是: 引发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 2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了解家长的技能。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交流策略。

家长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幼儿园的工作都有正确的态度,交流、合作都很容易; 第二类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对幼儿园的态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对教师可能较多指责,因此面对这类家长时,教师会感到压力,需要特别的冷静、理智,严于责己。只要真心诚意地从孩子出发,就能找到与家长交流的渠道;

第三类家长一般信任教师,而时常把教育的责任全托付给幼儿园。对这这种家长工作的重点是让他们关心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辅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变消极为积极;

第四类家长常常让教师困扰,自己不尽责任,可遇到问题就全怪罪教师。对这类家长特别需要精心地、艰苦地、反复地交流,并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配合来做家长的工作。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方法方法技巧注意多用“描述式”,避免“告状式” 知识改变命运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a098bc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