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新人教版

2023-02-12 00: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反思,认识,年级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这堂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优点:

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片,喜欢新颖有趣的活动样式的特点,我设计了数小棒,摆小棒,和叮当猫一起做游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探索、发现。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的才能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重提出的一个培养目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良好的诸如听、说、坐的态度和习惯。

但对于“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我讲解的不到位,强调的太少,也没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同时,学生的作品在课上我没有展示,缺少反馈的环节,因此基于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本课设计还需做如下修改:

重点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在第二个环节直接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捆成一捆最容易看出小棒的个数,随即直接介绍一根小棒是一个一,10根小棒是10个一,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学生操作后要反馈。在同桌合作摆小棒之后,可以让男生说说女生的摆法,女生说说男生的摆法。

增加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理解了“10个一是一个十”之后,要能用“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说一说数的组成。在展示过学生的摆法之后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用这句话来说十几的组成一方面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是设计好一堂课的要素,教师要心中有重点,心中有学生,在充分的预设中生成高效、生动的课堂。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上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自己有了一些思考: 本节课中注重学生的起点知识。

11——20各数大多数学生都会数、会读、会写11——20各数。课始我就直入正题,设计了“你认识了哪些11——20中的数”,“会数的小朋友一起一边拍手一边数”,“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他们?”生一边举例,一边出示图片。“是啊,这些数字的用处可真大呀!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好它,以后才能更好地使用它用。等,把搜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放在课前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的重要性。 在生活原形中进行难点的突破。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所以,对于“1个十”难点,我设计了10支一盒的笔,10块橡皮一盒,10个皮球一袋生活中的图片等,让学生找到生活中1个十的原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新奇、有趣。 但是也深深体会到自己课堂的组织能力还要加强。 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徐老师向你们每个人借13支铅笔,你们怎样摆老师不看,不数,就能知道呢?请小朋友从信封中拿出铅笔摆一摆。 生展示。

1:把13根捆成一捆。 2 3

师:哪一种能一眼看出是13呢?

(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整体十的概念。) 结果课堂上,学生围绕问题“铅笔怎样摆放让别人很快看出支数”时,摆的方法较多,但把“10根扎成一捆”的同学极少。因此,学生通过比较没有达成共识,而此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好玩、好奇。对于老师发的铅笔有了很强的动手欲望。他们已经忘记老师的叮嘱,不自觉的小手就玩起小棒来了!有一些居然还和同桌有了争执,这时的课堂已有些不受我控制了,我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继续在引导,最后,在我自己的总结下,使学生“接受”了十进制。也使动手操作真正的意图没有达到,流于形式。也没有真正理解位值制原理,更没有建立数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我还感受到我在课上对孩子们的鼓励性评价还远远不够。其实这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如果我能像林老师那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再加上及时的奖励,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也应该不会出现上面的片断了。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在操作中感知数。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4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 ]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

1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 ]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教师接着讲到:“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才会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5

11——20各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多数都能熟练地一一顺数甚至还能倒着数,也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而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模糊状态。如何能将这些早已熟悉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的知识进行研究,使学生不觉得老师在“炒旧饭”呢?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让学生不仅能认识20以内的数,而且要知道“10个一”、“一个十”的意思。认真教学完这节课后,确实感到重点设计的到位及突破这些重点的方法是上好一节课的法宝。这就要求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

在这节课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断来使学生认识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 教师出示12根小棒,提问:你能想办法使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吗? 1:把小棒22根的摆

2:把小棒55根地摆,最后2根单独放 3:把10根小棒放在左边,右边放2根。

410根放在一起,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有10根呀?

师:是啊,10根小棒就这么放在一起,不数也不知道它就是10根呀。不过,在数学上,人们已经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数10根小棒,把它们捆在一起,看到这一捆,人们就知道它表示1 个十。然后学生摆小棒,数到10个一,就把这10根小棒捆起来。 提问:这一捆就表示1个几?

师:计数时只有满了10根才能捆起来,我们再检查一下,手里这一捆是不是1个十。 学生拆开,再一根一根地摆和数。得出了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

这样的设计,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叙述,理解了10个一、1个十的意思,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其余各数的组成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从选课到备课,再从反复地试教到正式上课,过程虽然很短,但我却在不断的删删改改中收获了不少。 一、分析学生,关注起点,是课成败的关键。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展开,所以用好教材,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知道学生对此内容具有的兴趣点,质疑点,探究点,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等,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突破口,提供给教师合理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因此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来调整、改造教材,有效地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一上教材的“11—20各数的认识” 是体现数学与生活结合的较好题材。本节课目的是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动手“捆一捆”“数一数”小棒,“摆一摆”“ 拨一拨”“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练一练”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且学得乐,学得欢呢?如何让孩子眼中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地分析了教材的思想精髓,决定将知识安排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以动手去数人数的方式导入,再到猜小棒,数小棒,捆小棒等,激起孩子的乐趣;并把例题中情景图改成直接在教室里数人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揣着几天“深思熟虑”的成果,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课上,我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最后感觉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我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让研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小棒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几根表示十几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创造活动的闪光点,当然,也不局限于这一种方法。在实践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反馈展示结果展示方法进行交流,同时把展示出来的结果和方法,作为第二次研究的材料,让学生尝试,以获得一般认可的方法,初步建立以1代十的表象,为认识计数单位打好基础。

又如在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根据黑板上所出示的数轴,谈谈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他们可选择各自感兴趣的数字,自己设计问题给大家提问;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展示给大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更能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成就课堂亮点的前提

一(3)和一(4)是两个有着各自不同上课风格的班级,3班好动的多,勤思的少,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爱“搭理”老师;4班好动的虽也不少,不过勤思的也绝不少,奇思妙想的课堂上经常能出现,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很会给我“面子”。可两天的课下来,完全反了。

第一天上课带的是4班的学生,让他们先上阵原本是想给自己增加信心,可课下来,好失望!或许是因为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场面,上课时我有些拘束,不敢跟平时那样与孩子们“嬉皮笑脸”,而一个个小家伙也被我课前教育得象只乖猫,多余的话一句也不说,甚至连多个想法也不出,更别提孩子的童真与兴致了,这激情又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原本激情洋溢,思路活跃的一面也丢失了。 反思了第一天的失败,我改变了策略。

第二天,我基本恢复了平时的“嘻嘻哈哈”,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小家伙们感受不到压力和紧张。课上,孩子动的动了,笑的笑了,想的想了,说的说了,突然间,感觉他们真是“神童”了!

因为宽松、民主的氛围,课上学生意外的生成反倒成就了这节课的精彩。孩子们各抒己见,没有拘束,小孩子的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14---19的摆数,拨数......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四溢,这正是因为创设了一个宽松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如此的天真表现,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

学生,因我而灵动;我,又因学生而感动;师生循环作用,构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我想,这也许又是“师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b55edd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