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的专有名词

2022-10-27 07: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科举考试的专有名词》,欢迎阅读!
专有名词,科举,古代,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的专有名词

格物致知 语文 作者张庆录2013-10-30

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 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

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大比)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的为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会试 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是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地点在京城礼部官衙,举人参加,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


“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一科,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复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过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的事情。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被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也不可以重考。 状元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状元刘春霖,1300年来共计状元504人。状元也指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文学家都是进士出身,却多不是状元。在理论上,状元应是在殿试中考对策表现最出色的,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都并非如此。宋代以后,定殿试名次的权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谁是状元却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内容作准则。历史上经常有因为考生的名字、外貌、籍贯等等因素改变金榜的排名。清朝的皇帝更习惯以试卷的书法定出高下,对策的内容反而成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c28e82dd3383c4bb4cd2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