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

2022-11-29 10:1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秦州,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



其六 城上胡笳奏, 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 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 旌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戍, 恨解邺城

秦州杂诗前五首主要是借物、借景抒发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一首则是对军旅之事的直接描写和议论。

第一、二句,写唐军已到秦州。诗人听到了城上不断响起的胡笳声,看到了山边唐军旌节在移动,一个“归”字,点明了唐军由西面边塞经秦州向内地行进的方向。这起首二句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一开始就有声音、有行动动态地把东调军队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兵士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呢?原来他们是金微守军,东征西调奉了皇帝的命令东移沧海一带,防守黄河天险。此时黄河下游正是两军交战的地区,但唐朝兵力不足,不得不东征西调,以致从极西边调兵前去增援。军事形势的可危,于此可见一斑了。 第五句近看士兵的阵容,因为长期戍边和跋涉,他们一个个又黑又瘦;旌旗也是稀疏零乱,可见战争的持久和艰苦。

“那堪往来戍?”意思是“这样的军队还能往来征战吗?”当时中原兵力不足,邺城惨败之后,刚刚收复的洛阳又受到严重威胁。“恨解邺城围”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诗中不言“溃”而说“解”,可以看出诗人在用词上是经过仔细地斟酌的,“解”字从敌人方面着笔,却委婉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讽刺。

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要“防河”就要发兵,别处无兵可调,只能从西部边界守卒征调;但是这些士兵又很难有战斗力。待人虽然不忘关内战事,然而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只能无可奈何地恨邺城之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c7a6d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