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歌鉴赏苏教版必修一

2023-03-31 11: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歌鉴赏苏教版必修一》,欢迎阅读!
四首,月下,李白,必修,其一

word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歌鉴赏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那么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假设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假设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

1 / 2


word

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271039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