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2023-02-03 15:07: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欢迎阅读!
洒满,角落,阳光,一个



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摘要:在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的信息化、现代化社会中,来自家庭、学校对学生的一贯的,而且过高的期望、要求与学生自身能力的缺乏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因素。素质教育要深化,要完善,就必须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字:宽容;尊重;理解

工作以来,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切体会到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把学困生管理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自卑感。学困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感,自卑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自卑产生后,自然会形成一种内在压力,从而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自信心是从孩童时期便开始逐渐确立的。对于儿童,别人的肯定是其自信心确立的基本要素。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接纳程度。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对于某件班级事情的处理,一次小小的挫折都能引起或加重学生的自卑感。

其次是悲观、失望以及由此引起的孤独、寂寞。自卑、缺乏自信必然导致悲观、失望,这是学困生普遍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老师、家长表现出对学困生的转化无望时,这种令人心醉的情绪反应会更强烈,这时学困生会把自己的思维封闭起来,对任何事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因此变得孤独、寂寞,这是一种逃避性的消极行为,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再次是反抗、对立。当老师、家长一再地不顾学困生的承受能力,使错误行为、评论反复出现时,学困生便会对教师、家长产生失望,继之而来的便是与之对立反抗的情绪。这是学困生自我保护的消极手段,如不正确疏导,就会酿成悲剧。

既然一些心理问题客观存在于学困生中,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要深化、要完善,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教育而如何进行教育呢?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用宽容去抚慰学生心灵的伤疤

有一首诗写道: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要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必须得热爱、宽容学生。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应重在心理抚慰和疗治,而宽容正是抚慰、疗治学生心理创伤的有效良方,学困生的缺点、过错往往具有反复性,应允许反复,千万不能这是故意作对故意过不去,必须坚持时时做个过细的思想工作,切不可指望靠一两次谈话就能一锤定音,也不可指望靠那些简单、粗暴的训斥或简单的惩戒就能干净彻底地解决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当时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时时予以扶植、锻造。而要做到这些,需具有宽容之心,宽容之量。 二、让尊重与理解架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求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情感(心理学上称之为移情),学生是与老师共同克服困难,寻求进步和解脱的当事人,因此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恐惧感,学生可以充分表露自己,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尊重与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只有得到肯定,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以愉悦的心情努力学习。教师应努力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倾听,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原理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中的疏导方法——激励法加以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维护心理健康。 我班杨海如记忆力不好,每次检查课文默写,只有她默得丢三落四。她是个内向的孩子,




每次课堂上提问她的头总是埋得低低的,即便是回答了问题声音也是小小的。我想,长此以往,会加重她的心理负担。于是我找她推心置腹地谈心,并且告诉她,以后在课堂上,如果她不会回答问题就不当众提问她,但是也要积极思考,会的就举手。她很高兴。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很多,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 三、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闪光点,珍视他们微小进步

学困生由于一些原因,往往会变得孤僻。从表面上看显得对周围的漠然,因此常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非规范行为,但这些非规范行为常常蕴含着智慧的因素,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心理疏导,加以利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正在很投入地学习《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而袁超正在摆弄自制的手枪,我内心很是恼火,但还是很快镇定下来,笑着说:你的手枪做得真好!手真巧,但语文乃百科之母,学不好语文没有文化知识,长大后怎么能有更大的发明创造呢?之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个人成果展袁超获得了优胜奖,这样既使他有成功的喜悦,有了自信,克服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四、唤醒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

古人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激发对方强烈的自尊心,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连的心理品质。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是引导者,要善于关注班集体中的弱势学生,多为他们提供获得表现的机会,瞪大眼睛从各个方面寻找其闪光点,珍视他们的微小进步,激发学困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下来看学生,发现闪光点,捕捉灵感点,赏识创意点,肯定成功点。如果是创造性回答一个问题,师生都应给予更高的鼓励,如用掌声表示对他的肯定,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即使是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也要褒奖他的勇敢与诚实,不断的提高学困生在同学中的威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其不断的向前发展,成为积极向上的学生。通过师生心灵沟通,激起感情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他们乐意亲近老师,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让信任起到纽带的作用。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消除对立情绪,培养健全人格

由于学困生是学业上的弱势群体很难引人注目与其受到挫折或无法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规范时,教师不能一概斥责反对,而应该研究了解学生,让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限于主观条件,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好,样样都走在别人前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舒梅一段香的道理。教学生善于自我评估与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去除他们心上的疙瘩。此外,要通过班级中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教育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事事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关键上要善于自我评价与分析,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虚心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博采众长,使自己不断的发展完善,走向成功。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取得心理协调与平衡,达到心理成长与成熟,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诚然,形成学困生的原因较多,有学校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而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应根植于学生深层次的疏导:溯其源,治其本,而不是单纯的行为纠正。它没有丝毫武断、强制,甚至责罚的成分。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教育者的责任与爱心。 让爱的阳光洒落每个学生内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37ccb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