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龚贤山水画的笔与墨

2022-04-11 11:3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龚贤山水画的笔与墨》,欢迎阅读!
山水画,龚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龚贤山水画的笔与墨

作者:孔祥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

要:随着国内外对龚贤研究的重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逐得到应有的评价。他的山水画不论是从布局、意境、还是艺术技巧来说都是自成一家。当代画家黄宾虹吸收了龚贤的积墨法,把山水画的用墨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李可染又在这个基础上敢于用重墨,完成了一次中国山水画的革命。本文主要从龚贤山水画的笔墨入手,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加以论述,从而全面的认识龚贤画风的特点及其影响。

关键词: 龚贤;笔墨;山水画;传统;创新;自然

作者简介:孔祥瑞(1988.3-),女,山东聊城人,中国美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中图分类号] 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一、龚贤的生平简介

龚贤(1618——1689)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字半千、野遗,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即移居南京,是十七世纪南京地区著名的山水画家,居当时画坛金陵画家之首。龚贤十三岁便能作画,并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他一生醉心于山水,在中晚期远离尘习,独辟蹊径,创作出大批浓重、繁密的山水画。龚贤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社稷更迭所引起的战乱所带来的苦难,目睹了国破家亡的凄惨景象。这些经历造成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画风的转变。龚贤以师造化为主张,其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早期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求,后期笔墨逐渐成熟,用墨浑厚,用笔先干后湿,先皴后染,层层深入,追求浑厚效果,积墨法走向成熟,开创了新的画风。 二、龚贤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的因素

龚贤山水画的面貌十分明显,龚贤绘画的风格经历了一个由简入繁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前期与后期表现出两种迥异的面貌特征,大概来说他在四十岁之前的作品在用笔用墨上极其简略,即白龚风格,他往往只用线条简笔画般的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大概轮廓,以书入画,基本上不皴不染。龚贤山水画走向成熟,就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创作中,这时的作品往往反复皴染,笔墨效果显得浑厚苍润。其突出特色是用积墨法层层积染,因而也称之为黑龚 (一)师录董其昌和文人画的笔墨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45dfa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