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诵读元典的意义

2022-12-25 21: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波诵读元典的意义》,欢迎阅读!
刘波,诵读,意义

刘波诵读元典的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12



我们对元典的诵读和躬行,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发现、唤醒这种状态,纠正我们的一切妄想和偏执

文/刘波

刘波,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国家二级美术师。全国青联委员。

发表论文、随笔、诗词联语等三十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九部。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在上海、太原、石家庄、郑州、哈尔滨、天津、温哥华、特拉维夫等地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考察访问国内外上百所博物馆、艺术馆,进行佛教美术和中西艺术的研究和比较。

对于当代大部分的青年而言,古代的经典诸如《论语》、《道德经》、《庄子》、《楚辞》等除了零星篇章见诸课本之外,对于元典,大都没有机会接触。因为我们比之古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应付,学生时期也有太多的科目需要我们花费精力,能够接触一点片段,已经十分难得了,元典的诵读,对大多数青年人而言,不啻是一种苛求。

这种情形固然是因为现代人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量大大增加,而我们的精力又实在有限,个人只能根据兴趣去接触一些元典。但另外也说明我们对于自己传统的典籍重视不够。重视不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给学生准备的经典诵读量少,另外就是诵读的选择也出于种种原因,不尽然是古代的经典。举一个例子,杜甫历代公认的最好的诗如《秋兴八首》、《北征》等,都不在学生课本的选择范围。而曾经学过的课本里的杜诗,还有像《三吏》、《三别》这样的“现实主义”而艺术水准不太高的题材。

经典的数量不会太大,否则我们对于经典的标准就太宽泛了。《道德经》、《论语》等都不是大块头。对于元典的阐释、争论千万倍于元典本身。我们不少的时间花费在别人解读的经典上,而殊不知这些内容,大体都带有解释者个人的因素。任何一种语言和表达,都有其特定的语境。《论语》产生时期的中国社会型态如何?孔子对于不同对象而阐释“仁”的内涵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个概念的前后不同表述等等这些方面,只有通过直接接触元典,从整体上把握圣贤的意旨,庶几可以有一个比较接近本体的了解。如果断章取义、或者人云亦云,难免不会和先贤的本意产生龃龉。

读诵元典,另外一个需要做的,就是“知行合一”。先贤创说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他的感受全部来自自己的体验。孔子心目中的“仁”和一般人的不同,依据他个人的身体力行和对周围的观察、感悟而来,而一般人都没有孔子的智慧和体验,往往从一己的偏见出发来解读经典,出现种种的错讹自属难免。比如一个“孝”的概念,每个人大概都知道,可如果没有身体力行,就不是真知。“修身”的概念,包含了不仅仅是读书明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体悟和积累,一个天性质朴的人,比较接近“仁”的状态,而一个天性质朴的人,也一定比较接近“道”,他内心体悟到了也不一定说出来。我们对元典的诵读和躬行,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发现、唤醒这种状态,纠正我们的一切妄想和偏执。

与后来的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中国古典语言文字,是一个自足、完备的体系。不熟悉这种语言方式,直接诵读元典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古代汉语看似模糊的表达方式,自有其简赅而周赡的准确。这种语言和中国古代不重思辨、推理而特重感发、悟性的思想方式相表里,给想象和感悟留下很大的空间。《论语》、《庄子》、《五灯会元》等经典,我们最好用陶渊明在


《五柳先生传》里所讲的“不求甚解”的方式来阅读。一个人的阅读视野是随着个人的阅历、心性等随时改变的,如果经典的意旨,我们读一次就完全把握了,那也就不能称其为经典。经典对人心的摄受力是无与伦比的,无论佛经、《圣经》还是儒家、道家经典,不都是两千多年而历久弥新吗?在中国古代元典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极而言之的说法(例如《庄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说法(例如《五灯会元》)、比喻的手法更是所在皆有。只有在通读、细读、精读元典的过程中,才能慢慢体会透过语言而传达出来(或者不能言传)的那种微妙法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88c142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