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代表作

2022-05-28 23: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徐志摩的代表作》,欢迎阅读!
徐志摩,代表作

徐志摩的代表作



徐志摩的诗 《沪杭车中》原文 沪杭车中①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① 此诗作于19231030日。发表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1号,原

《沪杭道中》。

徐志摩的诗 《沪杭车中》赏析

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与徐志摩这首《沪杭车中》比较来读或许是饶有趣味的事。 朱自清用舒缓从容的笔墨描写了时光匆匆流逝的步履、印痕,徐志摩却用极其简洁的

字再现了匆匆时光的形态、身姿。朱自清的时光是拟人化的,徐志摩的时光却是强大

建筑式的。

有谁目睹过时光?尽管时间以昼夜黑白的形式重复升降在我们生命之中,时光的本 质到现代才真正成为人类致命的敏感。如果说朱自清的《匆匆》让我们注意到时光在


小事物中的停留和消逝,徐志摩的《沪杭车中》则要我们与时光对视、相向而行。它

诗所特有的语言将空间竖起,时间化为邃道。《沪杭车中》给人的感受是紧张和尖锐。 这首诗的诗题就是动态空间:沪杭车中。上海与杭州短暂的距离已被现代交通工具火

不经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本是相对物,此刻简直就是浑然一体了:“匆匆匆!催催催!”

两组拟声词把这种浑然表达得淋漓尽致。随着这到来的时空的浑然,时空中原本浑然

体的自然反被切割成零碎的片断:“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 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更深刻的、实质意义的分裂乃是人类自身

安宁的梦境的分裂。和大自然一样安宁而永恒的梦境或说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梦境 由分明而“模糊,消隐。”“催催催!”这现代文明的速度和频率不能不使诗人惊叹: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第一段写现代时空对自然的影响,第二段写现代时空在人类精神深处的投影,二段 互为呼应、递进,通过“催催催”这逼人惊醒的声音让人正视时间。这种强烈的现代

间意识,正是现代诗创作的原动力。徐志摩曾在《猛虎集》序文中谈到时间意识迟钝

痛苦:“尤其是最近几年,有时候自己想着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过去内心竟可以一

消息,不透一点亮,不见丝纹的动。”迟钝和敏感或许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事实上诗

的时间感是现代时间意识的多重折射。徐志摩写于《沪杭车中》之后的1930年的《车眺》

1931年的《车上》所表达的便分别是时间永恒和时间在生命中生生不息的主题。无论


“车”这一意象多么富于流动动荡的时间感,如下的诗句带给我们的安宁几乎是不可

碎的:“绿的是豆畦,阴的是桑树林,/幽郁是溪水傍的草丛,/静是这黄昏时的田景, /但你听,草虫们的飞动!”《车眺》而“她是一个小孩,欢欣摇开了她的歌喉; /在这冥盲的旅程上,在这昏黄时候,/象是奔发的山泉,/象是狂欢的晓鸟,/她唱, 直唱得一车上满是音乐的幽妙。”《车上》则使我们无不为生命与时间同在并使时 间生机勃勃而感动。徐诗三篇写时间的诗皆以车为象征,而《沪杭车中》堪称象征的

个小奇迹:沪杭车这一具体事物及催与匆同声同义不同态拟声词的巧妙运用,实在是

人天才的悟性和语言敏感的反应。然而,如果我们读《沪杭车中》而不去读《车眺》

《车上》,便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它们是徐志摩时间观的统一体。

既有朱自清洋洋洒洒的《匆匆》,又有徐志摩雕塑建筑式的《沪杭车中》,现代文 学史中的时间概念才真正是可触可感。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93e8d2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