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

2022-04-28 07:0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欢迎阅读!
二龙,习俗,二月,抬头,民间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


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bef88d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