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2023-04-09 17:4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欢迎阅读!
寿宁县,产业发展,对策,支持,金融

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作者:方宇弦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5



方宇弦 张国普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寿宁县茶叶品质优良,但由于茶企缺乏风险分担能力、金融扶持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了县域茶产业的壮大与发展。文章探析了金融支持寿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原因,提出了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5-83-02

1 寿宁县茶产业发展概况

寿宁县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茶叶作为寿宁县的传统产业和富民优势产业, 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县28 万人中有75 %以上从事茶业或与茶业相关的行业,茶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全县70 %农户的增产增收。

目前寿宁茶园面积15.54 万亩,茶叶产量14 467 万吨,2018年茶叶产值10.7 亿元,增7 %,茶叶全产业产值23 亿元、增长21.1%。全县现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380 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5 家,取得QS认证企业34 家,初步形成了乌龙茶、红茶、绿茶、茶叶等多茶类的生产格局。近几年来,寿宁县出产的高山茶、扶贫定制茶、功夫茶等品类价格一路飙升,茶农和茶企生产和发展积极性迅速提高,茶叶产量逐年增加。

2 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末,全县茶产业贷款余额为3.9亿元,主要承贷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其中农村信用社投放茶叶类种、产、销贷款共4 608 户,贷款余额3.6亿元,信贷支持涵盖茶叶种植户、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茶叶经销销等;农业银行从近年开始对茶叶种植户及茶企投放信贷资金支持生产发展,累计投放近0.3亿元。金融机构在支持寿宁县域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茶产业壮大、茶企盈利和茶农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南阳镇作为寿宁县产茶大镇,茶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据笔者对寿宁县南阳镇东吉洋村茶产业的调查情况看,2018年末,农村信用社支持东吉洋茶产业贷款余额430 万元,涉及茶企、茶农63 人,其中支持茶业生产加工企业10 家,金额210 万元,支持茶农53 户,金额220 万元。农村信用社对接过程中,针对性的采用小微宝、福农贷、宜家贷、精准扶贫卡等产品开展贷款扶持,年累计为东吉洋村茶产业利息让利30 多万元,让信贷资金产生效益。

另外,寿宁农村信用社为“党员示范带富”工程——东泰茶叶有限公司发放了120 万授信的联保基金贷款,其中扶贫再贷款30 万,共带动发展6户贫困户,村两委还利用茶厂顺带建设茶叶基地,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今已初具规模,带动了南阳镇茶叶的良好发展,使该村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仅茶叶加工销售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6 500 多元,到2018的人均收入可达10 600 多元,支持新茶园改造260 亩。


3 寿宁茶产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

尽管茶叶作为寿宁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但其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金融扶持逐渐减弱问题尤为突出。

3.1 企缺乏风险分担能力

调查显示,在县域380 多家茶企中,小规模、农户作坊式企业占绝大部分。这些企业因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所限,普遍面临自有资金短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难以达到现行金融机构贷款审核制度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寿宁高山茶叶市场前景逐渐被看好,茶企也大力提高生产标准,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但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抵押品不足、金融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无法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

3.2 融机构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因金融机构茶产业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尚待提高,寿宁县茶叶收购环节的现金流季节性短缺问题和茶企生产资金流紧缺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春茶上市等收购旺季,茶叶原料收购需要大量的现金,由于收购茶叶原料的茶商分布分散,未与当地金融机构充分联系及时预约支取大额现金,加之金融机构实行库存现金考核以缓解人行现金管理压力并提高资金利用率,造成现金提取不足或者无法提取现金情况产生,影响了茶业的正常交易。二是茶叶生产旺季,茶企需投入大量的现金收购茶叶、购买或升级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聘请茶叶生产劳动力等,但由于茶叶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需35年才能达到资金归位,金融机构为茶企配套的贷款常只有1年期,无法满足茶企的资金需求,导致茶企资金需求常年旺盛。

3.3 叶品牌的知名度与辨识度不高

寿宁茶叶主要以乌龙茶、红茶、绿茶为主,尽管品种繁多,但在品牌上仍缺乏足够知名度与辨识度。全面提升茶叶质量、打造优势知名茶叶品牌成为刻不容缓的市场竞争手段,但寿宁县的茶叶企业主要是小作坊式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营业利润较低,缺乏打造企业品牌的知识和资金,经常陷入茶叶产品品牌价值低-推广营销困难-销售量不高-资金回笼慢-企业无法壮大的恶性循环中。金融机构在贷前充分调查后常因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品牌打造实力匮乏而降低或者拒绝信贷资金供给。而品牌实力强、生产规模大、资金回笼快、市场口碑好的茶叶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4 金融支持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大金融扶持茶产业力度

一是创新政银企融资服务模式。借助县域民富中心服务平台,创新“政府+银行+合作社++民间契约反担保”模式,推行“三项机制”(“银行+民富+合作社+社员”服务机制、“政+人行再贷款+银行让利”扶持机制、“政府+银行+社员增信+保险”风险保障机制),通过大力推广政银企融资服务模式引进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发展,构建有利于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提高茶企和茶农贷款的可获得性。二是整合资源破解担保难题。构建“保证+信用+抵押”共用模式,打造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对于资信较好的茶企和茶农可以采取发放信用贷款的方式给予扶持;对于3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采取公职人员保证的方式;对于额度较大的贷款,要求茶农或茶企提供等值抵押物,“保证+信用+抵押”组合出击,力破茶产业发展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提供优惠让利服务。依托信用工程创建,大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机构对茶企茶农应在贷款利率上进行适当的倾斜,以减少借贷成本,增加资金的可获得性,进一步减轻茶企茶农负担的同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4.2 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意识

金融机构必须摒弃“坐等靠”这一传统的等客上门观念及意识,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大力开展整村推进、精准建档、信用工程建设等工作,对辖内茶企茶农逐户走访、协同开展需求调查,准确迅速掌握辖内茶企茶农经济基础、需求状况、生产项目等信息,做到建档情况熟、资信调查实、帮扶定位准,有效解决与茶企茶农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全面调查了解茶企业、茶农的生产经营情况,积极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满足茶企业、茶农的金融需求。

一是合理匡算资金头寸。在茶叶收购旺季,金融机构需提前合理地制定现金投放计划,使现金供应做到早计划、早安排;二是丰富信贷产品。在精准建档与挖掘行内沉淀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有效破解银企农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推广“小微宝”“福商贷”“福农贷”等“线上+线下”信贷产品满足其有效信贷需求;三是创新还款方式。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积极推广“循环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持续为资信记录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茶企提高其在金融机构无还本续贷的笔数以及金额占比,简化办理手续的同时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四是提供移动银行服务。不断丰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便民点升级转型,打造“金融、电商、收银、物流、民生、政务”六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站。依托福建农信“福e购”等电商平台,有效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增加茶产业收入。

4.3 极开展品牌扶持计划

寿宁茶叶具有优良的品质,但由于缺乏以地域特色为代表的综合品牌领头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对寿宁品牌茶难以产生市场效应。而“寿宁高山乌龙茶”及“寿宁高山茶”作为寿宁县的特色茶类,目前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寿宁县委及政府联合当地金融机构可着力扶持打造这一公共品牌。

一是通过大力扶持企业参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事活动和国家、省、市级的鉴评活动,积极展示寿宁茶叶形象;二是鼓励茶叶经销商在大中城市设立“寿宁高山茶”专卖店,通过线上互联网宣传、线下广告牌,专卖店等形式提升寿宁茶叶知名度;三是结合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每年扶持12家集生产、加工、休闲、茶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5 小结

近年来,茶叶产品消费需求逐渐旺盛。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寿宁茶产业需转变发展观念,实现茶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增强茶产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品牌培育意识,提高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努力将茶产业发展成为真正带动寿宁人民发家致富的优质产业。

参考文献

[1]李彦蓉.金融支持现代茶产业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8(3):421-421.

[2]陈翠英.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3):272-273.

[3]刘荣茂,常宇琛,李偲婕.茶叶产业融资问题研究与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4):84-85.

[4]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谢云辉,郭建明,.关于金融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2007(8):169-17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e10ad8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