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后感

2022-07-22 03: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带领,远远,背后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后感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后感1

我以往不太看育儿的书籍,主要因为懒,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代替了一切;其次因为穷,海淀西城都买不起房子,自身怂抢不到北京最优质的教育源,因此也不好意思要求自身的娃将来要有多大成就;最后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良莠不齐,一些是注水的经验之谈和一家之言,很多是实质上的广告和带货软文,一不小心就踩雷交了智商税。

然后我就在冬日的一个晚间收到阿姨发来的这本书,因为她历来平实温和、崇尚真实和美好,那我想,她推荐的书应该也不会差。最先看到的是这本书的第六章,浏览标题的时候还挺诧异,这竟然是一本育儿的书吗?“驱逐心魔,看见真相”、“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难道不是在禅修之类的书籍中常常见到的词句吗?带着好奇阅读下来,觉得书的整体立意很不错,主题虽然是育儿,但并没有执着拘泥于育儿,而是在更广阔的思维层次上呼吁父母们找到自身、回归本真、平等尊重,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再处理亲子关系,这个逻辑顺序,我十分认同。

书还采用了场景式的写作方法,通过问的形式描述了一些育儿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或流行的做法,通过答的方式给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具体案例解决问题的结果,有点类似约翰·罗斯蒙德 (John Rosemond) 《可怕的两岁》的写法,但我个人认为,本书更加系统,干货更多。

书中有两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共情,首先是关于对待悲伤愤怒情绪的态度。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人类共同的、自然的情绪表达,作为母亲都会担心,但不是所有人都会焦虑。当出现焦虑、恐惧、悲伤时,不用排斥,要接纳并拥抱这些情绪,不要因为它们是所谓的负面情绪就不喜欢,像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那个看似蠢笨、缓慢的蓝色情绪精灵忧忧一样,它也是情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会笑也会哭,会感知幸福和美好,也能承受变迁和无常,才是健全的人格。人生需要阳光欢笑,也需要风雨悲伤,我们要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要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通透,还应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人生路很长,还要面对八万四千烦恼苦难,每一种经历和情绪感受都不会是平白的,只看你愿不愿意从中吸取精华,实现你自身的“龙场悟道”,变得越来越平静和强大。母亲情绪的平静和强大,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勇于尝试和表达,做真正的自身。

第二是关于温柔的坚定。确实这是一个在育儿界被提的比较多的概念,很多父母都在实践,也确实如书中所说被经常滥用于拒绝孩子。我也认同书中明确提出的建议,温柔的坚定不该被滥用,也不能一味的以此为借口来拒绝孩子,应该更加耐心细致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的是一口吃的、一款游戏还是需要一个拥抱和陪伴。怎么能真正的了解?放下手机、陪伴孩子,放慢脚步、等等孩子,蹲下身子、平视孩子,最后,放松自身,做个孩子。


嗯,愿我们都能保有一颗童心,可以忙里偷闲做回孩子,去拥抱那些悲伤的、欢快的小情绪,了解自身也了解孩子,愿爱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我们都爱自身也爱孩子。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后感2

家有一岁八个月的小猪宝一枚,好动的天性让他成为了奶奶说的“极难带的孩子”,时时“不乖”。带着小猪宝到牛老师家拜访,与牛老师初次见面的小猪宝经牛老师充分释明后,竟然放开了妈妈的手,与牛老师独自下楼玩耍;妈妈在浴室洗澡、在房间补眠,小猪宝在陌生环境里不哭不闹,玩得哈哈大笑。直叫我惊觉跟我带来的是同一个孩子吗?也让我意识到自身与孩子的沟通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回顾那些小猪宝不乖或者执拗的瞬间,大概有以下情形: 洗澡的时候喜欢玩水,自身拿花洒;

上下车时的'间隙,一有机会就跑到主驾驶座去扭方向盘、按启动按钮、打转向灯、摁方向盘按键(踩不到油门就还是安全的),驾驶途中在后排也总想翻到前排去玩;

总喜欢下楼走走,到处走走,不喜欢家里呆;

吃饭的时候自身来,喜欢自身使用餐具,念念叨叨“自身”“自身”,吃得到处都是,不是用餐时间也喜欢上桌动餐具和瓶瓶罐罐;

晚上睡觉要和妈妈睡,极不情愿跟奶奶睡,强行让猪宝跟奶奶睡,猪宝会哭得一身淋漓大喊叫到失声;

不喜欢妈妈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看手机,妈妈看手机他会发脾气扔东西或者打妈妈的手;

妈妈工作时总想弄妈妈的电脑(可能是好奇究竟是什么好玩的东西抢走了我妈对我的注意力);

以上的种种,通过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需求不等同于惯着孩子,洗澡再洗久点,到达目的地了在车上再呆一会儿,少在家里宅多出去走走,提升工作效率、和孩子在一起时高质量的陪伴……现在我看着还在床上翻滚睡懒觉的小猪宝,想到上面列举的种种,就觉得分外可爱。随着一天天长大,小猪宝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不少,有自身分明的喜怒哀乐与偏好,对妈妈的关注和陪伴的需要比以前更强烈,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总能通过他自身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是需要大人耐心倾听和努力理解。

“不要把他当小孩子对待,把他当同龄人对待。”五一假期即将结束,老公需要返深上班,临走时对我说(我和公公婆婆则因为祭祖留在汕头)。把孩


子当同龄人一样,去尊重、理解和沟通,就是“不越界、不评判、无伤害”;有规律地生活,照顾好自身,将自身时时保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才能照顾孩子和家人,这就是“负责任”;与孩子沟通需要保持内外一致,不要因为觉得孩子理解不了或认定孩子始终会无理取闹,就走捷径不讲道理而采用制造恐惧的方式;“自我调整”,让我审视自身的状态,孩子对妈妈的需求是持续稳定的,变化的是妈妈的状态,或因工作或因生活,而无法很好满足孩子的需求,有时孩子可能会闹,但都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跟妈妈在一块儿而已。《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和牛老师呈现在我面前的P.E.T实践教会了我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好好沟通,学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ed0d9f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