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顺应论

2023-04-19 08: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顺应论》,欢迎阅读!
顺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顺应论

作者:颜慧佳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4

【摘要】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是由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维索尔伦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不断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而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顺应论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由于顺应论给人的印象比较宏观及操作性不强,该理论在国际或国内语用学界相对缺乏关注。

【关键词】顺应论 三个特性 四个角度 一、顺应论概述

几十年来,语用学发展迅速,它已经由昔日以色列数学家、形式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比喻的废物箱转变为一门生机勃勃、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相关的语用学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列文森(Levinson1983)的《语用学》,利奇(Leech1983)的《语用学原则》,尤尔(Yule1996)的《语用学入门》以及维索尔伦于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

顺应论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提出,他写的一篇题为作为顺应论的语言学的文章在1987年国际语用学协会创立后内部出版的第一期《IPrA工作文集》中发表。在这篇颇具创造意义的文章基础上,维索尔伦于1995年在由他主编出版的《语用学手册》上,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阐述。在这本《语用学手册》中,他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并根据国际语用学协会的观点,以语言综观为题,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在对语言选择的性质进行界定的同时对语言顺应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这些都为后来理论的完整呈现奠定了基础。1999年,维索尔伦最终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系统地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国内,钱冠连首先于1990年介绍了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并在后来探讨了探讨了顺应论的理论源头和整体理论构架。何自然和于国栋对《语用学新解》一书及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框架进行详细的介绍。钱冠连。谭晓晨详细介绍了维索尔伦的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与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但是,也有中国学者基于不同的顺应论的理论基础,对语用综观和语言顺应论提出了质疑,甚至在该理论引进过程中产生分歧。而在介绍和评述顺应论时,国内学者倾向于将其与关联论放在一起研究对比,试图克服二者自身缺陷,将两个理论进行整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顺应论的三个语言特性和四个分析维度

维索尔伦提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他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地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就是由于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协商性。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协商性使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基于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可以从四个方面阐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分别是: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前两者规定的是顺应的范围,即言语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总和。而顺应的动态性是指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做的动态顺应。顺应的意识程度讨论的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对意义做出不同顺应的意识反应。 在第一个分析维度即语境顺应中,作者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语言语境,即我们通常说的上下文,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篇内衔接,即利用连词如前指、自指、例释、对比、替代、逻辑关系等方式实现语篇语义相关;篇际制约,即语篇受谈论的主题、文体类型或情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线性序列,即选择语言时要注意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语义关系,按顺序对话语进行组织。 语言结构顺应是指语言结构和结构构成原则的选择,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语码和语体的选择;话语建构成分的选择;话语和语段的选择;话语建构原则的选择。从语言结构的角度上说,语言选择的过程就是依靠上述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他们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顺应、互相依靠的。每项选择自身其实都包含多种相互顺应的选择。

顺应的动态性是指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动态顺应,分别体现在三个方面:时间顺应,即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语言结构方面的动态顺应主要反映在语言的线性结构的变动上。

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是指顺应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心理会导致使用不同的语言手段。 三、顺应论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在顺应论的应用上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八个类别,分别是:介绍及评述、解释翻译、与语用策略、解释文学创作与欣赏、与语码转换、与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与句法研究、与话语习得。国内学者对顺应论的应用主要在翻译领域,且呈现上升趋势。戈玲玲、袁斌业等认为在顺应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胡庚申和宋志平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贯穿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在国内,顺应论在具体的语篇翻译的应用上,主要涉及广告翻译、旅游翻译、涉外翻译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冯永兰.语言顺应论在中国20年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1d971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