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都市之牢

2022-04-15 21:2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社会学——都市之牢》,欢迎阅读!
城市社会学,都市

都市之牢——城市与人的异化

一、城市——异化个人的牢笼

城市是一个异化人类的牢笼。

这个牢笼,近似于韦伯的“铁笼”,但比起韦伯的牢笼,这个牢笼更加精致而具体。这个牢笼,是自地理大发现时代不断建构,时至今日用钢筋水泥土浇灌起来的,坚固而窒息的牢笼。

而与普通的牢笼不同的是,不但牢笼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人们前赴后继自发而来,将青春与激情投向这个牢笼,将自身向城市献祭。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意志与躯体,成为这牢笼冰冷封闭的一部分。

咒骂结束,让我们看看这五百年来,这个牢笼究竟干了什么。

作为中国人常用的写作方法,在开骂之前是一定要赞美的。鉴于看这篇文章的基本上只可能是任课老师,我们就少折磨一下观众,将这赞美尽量精简一些吧。现在开始赞美:城市是人类建设力量的核心所在,城市是人类高等智慧碰撞的容器,城市是生产力提高的枢纽所在。城市是一个特化的生存空间,由世界的其他区域向城市供应养料,城市则可将全部的经历放在更高级更极端更有含量,更有时空延展性的事业当中。城市是社会的功能器官。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的城市正在不断扩大与蓬勃发展。

喘了口气,现在可以开始说正题了。

城市压抑人际关系

这个论调中国人比较好接受,因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类很少像中国人的体验那么的强烈。中国人住在单元房里面,一栋高楼平地而起,零零碎碎地被切成了许多小房间,就好像蜂巢中的洞穴,又更像监狱中的卧室。不同的是,监狱中的狱友据说感情不错,但住在单元房中的人可能邻居在房间里烂了十年也毫不知情。这是城市独有的现象,在城市中,人人都单独面对这个都市,每个人都在对他人的戒备与隔绝中生存,完全体现了老子“老死不相往来”的要求。大家都辛辛苦苦为自己打拼,不用管别人的闲适,生活得安逸快乐。

只是活的比较不像人了。 因为人很明显是群体的动物,视若不见已经让人很头疼,离群索居则基本上就是自虐了。不可否认每一个单元房的小世界都牵连着外面的一个大世界,任何城市人都会有自己的城市圈。可对与自己同住一处,经常见面的身边人却冷漠无比,实在不知该归咎于城市生活的压力还是现代人沟通能力的减弱。

也许哈贝马斯所要追求的自由沟通的世界,就是在城市孤独的夜幕中迸发的灵感,沟通时人的天性本能,但城市却用其隐藏着的不确定的黑暗与冰冷的混凝土铸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陌生人”范式更加强硬地投影在世界。

城市压抑自然。

其实压抑自然的并不仅仅是城市,非洲的乡村中依然建有高大的工厂,夜以继日地以满腔的怒火毁灭着这个世界。但当我们看到这个工厂时,我们难道就能够不想起城市?工厂灰白的外壳难道不是城市所投下的巨大的黑影?城市就如一个个泰坦巨人,他们矗立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但身影却覆盖整个地球。世界是城市的,世界上再贫瘠的土地都与城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他们或是为城市提供养料的工蜂,或者只是城市的马桶。

城市正在将整个世界胁迫着,加入了毁灭地球的伟大行列。航空公司用臭屁在臭氧层中挖洞,高楼厂房与化肥源源不断地在土地中撒播癌症,海上油田与排污口道将大海变成胶状物质,北极与南极也没有闲着,它们正在人类的热情中奄奄一息。很快,我们就将完成祖先几千年来没有完成的丰功伟绩,完成地球上其他物种从未想象过的奇迹工程,很快我们将把


这颗星球变成宇宙中一个散着热气的蜂窝煤。当人类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会因许多年华而羞愧,而将能用自豪的音调拍着胸脯对后代说,孩子们,这片沙漠是我们创造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现在先穿上防辐射的外套跟我们一起去城市的废墟中捉老鼠吃吧!

城市压抑了个体与个体的话语权。 城市压抑了个体,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们子在面对这宏伟的城市之时,一股暗潮已经汹涌而来。这个城市的生活习惯、城市文化、日常节奏有如洪水一般将人卷在其中。在城市中,一方面,城市的居民足以特立独行的生活,而很少遭到别人的指责批评,但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又无孔不入,将它的触手伸向城市人每一根神经之中。人类面对城市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在城市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齐美尔),而城市的洪流,则将吞没人类的个体意识。在面对这洪流的挣扎中,种种“非主流”应运而生。但即使是这些非主流的行为,就像吉登斯所引用过的故事一样:对非主流少年的调查,发现他们为了在城市面前保持自我,最终搁置学业,随遇而安等与城市的不合作态度,但结果,却悲剧的恰恰相反,这种行为,让自己成为无产者,则更好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产业工人。(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与个体的个性一同丧失的,是个体的话语权。城市的结构越是严密,个体的语言就越是容易被淹没。城市中个人的发言权受到了保护,但个人的话语权却逐渐淡漠,因为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没有人在考虑你的发言是否有意义。于是城市人习惯了冷静,习惯了沉默,只是长大耳朵去听来自“上面”的声音。于是人变得不是城市的主人,而是城市的零件,城市的砖瓦。

但这并不真正是城市造成的危害。

二、城市背后——异化个人的文化

问题在于城市后面的制度,以及与这制度不断互相衍生的文化。 命运三女神在世界之树的根部纺织着世界的历史,等待着众神黄昏将这个世界带走。城市三女神,也都躲在城市的最深处,纺织着城市的众多命运,并最终将城市以及文明带到冰冷的铁笼中。这三个姐妹分别叫做“精英主义”“消费主义”和“经济主义”

精英主义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位,但年龄却是最长的。精英主义将城市精英化,继而将世界城市化,最终将世界精英化。按照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的说法,个体在受到结构的制约的同时,不断地再生产着结构。而在这样一种逻辑下,我们要问的则是,这是谁的“结构化”在城市中,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新事物被构造出来,尤其是在城市的网络中,众多网民甚至能够创造出一套全新的语言来。但是更多的,创造者的名字叫做“精英”

精英领导我们的意识,领导我们的视觉。精英告诉我们,股市会涨,于是我们满仓尽买中石油;精英告诉我们,三枪拍案惊奇很好看,于是我们像疯子一样买票傻瓜一样大笑;英告诉我们,太空食品有益健康,我们就傻乎乎的相信自己能吃到美国人都没见过的稀奇货。 因为城市是精英的世界,精英主导城市的思维。在精英的指导下,大众的意志淡化了,大众的思维模式化了,大众失掉了话语权,也失掉了自我意识,更失掉了对自身以及对城市的控制权。因此,城市属于大众,但大众却属于精英。

精英不但控制城市,更利用城市控制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在一个国家里,城市成为全国的中心,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力物力,就像黑洞一般;而在全世界中,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的城市,吸引全球人力物力。这个模型比较近似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而在我们这里,城市、城镇、乡村都分别扮演着核心、半边陲与边陲的角色,而在城市之中,精英与大众则扮演着另一个版本的核心与边陲。

如果说精英主义的蔓延,让某些尖端人物“逍遥法外”的话,消费主义这位女神则是一视同仁了。在她的笼罩之下,无论是精英还是小民,无论是大邦还是弱国,都无一例外地卷


入其中,难逃生天。

其实消费主义本是人造物。许多年前,消费主义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曾经是由精英分子所把持操控。但瞬即,她长大了,逃脱了掌控,开始将所有人玩弄在掌心。商家曾经借助消费主义,让消费者不断购买自己的商品。但一瞬间,众多的其他商家涌起,也加入这战争之中,商家单方面对消费者的诱惑转化成了商家之间疯狂的竞争。数码产品几乎每隔一个月就更新一遍,被新的记录所击破。即使是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企业,也不得不疯狂的加紧自己的生产与研发,唯恐落后半步。

消费主义自此形成,成为周而复返源源不断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反过来吃大鱼。在消费主义中,商家不停生产我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不停地引诱我们来享受,而消费者则在不停的享受中,不停追求更好更精致的产品,更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迫使商家进行更多更疯狂的研究,进行更尖刻更血腥的竞争。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不停告诉我们,尊荣享受,巴黎豪宅,总统别墅,贵族风格,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一切?消费主义不但诱使我们享受我们不需要的享受,更强迫我们享受我们本来负担不起的享受——对自己而言,也对地球而言。

而消费主义更大的危害则在于其恐怖的提前消耗能力。在消费主义的诱使下,我们不但在透支地球几十年后的物质能源,更让我们透支自己四五十年后的生命。最近的例子不也正是消费主义的杰作么?美国人透支了自己几十年后的经济,却无力补充,于是就产生了次贷危机。美国人将这个危机转嫁给全世界,于是就产生了金融危机。

经济主义是城市三姐妹的老大,是她带领着自己的两个妹妹改变而来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经济主义是一种爆发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类在自1500以后的数百年间,完成了惊天动地的飞跃,创造了无数财富,以及无数城市。经济主义稳坐在城市的最顶端,她的触手深入每一个人的灵魂,在她的影响下,人开始形成了纯粹的经济理性。在经济理性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单纯的经济关系,物体背后的意义被单纯的数字所代替,人的理性被经济了,人的感情被经济了,人被经济了。

正如韦伯所描述,经济主义变成了每个人所追逐的目标,经济主义有自己的力量与法则,人类在它面前软弱无力,最终被关入经济主义冰冷的囚笼之中。人变成了经济的人,丧失了原本的人性的道德。时间的最后,所有人都失败了,只有经济主义最终胜利了。

问题是,我们怎么办?

三、应对——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

我们需要有多标准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取得自己的成绩。富有的人不一定有学识,受欢迎的人不一定有权势,这个城市能为所有人提供坐标,能够提供一系列互相交叉而不重复的个体评价标准,只要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人人才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才能成为自己的精英;

我们需要有秩序的城市。消费主义的洪流不可能由个别学者去阻止,而只能由强权霸力去遏制,只能用暴力去抵抗复利了。马克思所崇尚的一个高度集中,高度计划的社会,不正也是为了对抗自由经济所衍生出的这种种危难么?而只有有霸权政府的城市,才能抵制消费主义控制下人们一路攀升的欲望,让每个人都遵守自己的本分。

我们需要人性化的城市。城市将不再是经济贸易的集散地,城市经济化之后,应该将城市生活化,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大的社区。现在的城市,是工作的地方,未来的城市,是生活的场所。当城市有吸引人的生存环境时,城市中逐渐涌现的生活温情,才能逐渐融化经济主义的坚冰。

希望这一天不远,希望人类最终能得到人类的完美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b5f0d084254b35eefd34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