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023-03-10 20:3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欢迎阅读!
凸透镜,物理教学,成像,教学设计,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学科 教学课例名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更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教材分析 基础知识,学习本节内容,首先要学会假设-实验-结论

-应用的学习模式;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像距和物距的概念;3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教学目标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可能会机械的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但不能很好的




融会贯通,在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生往往无从下手,存在一定困难。但是,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练习却相当紧密,因此我这节的课设计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探究物理规律教学时,教师只为学生创设物理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进行

教学策略选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规律和结论的方法。它的择与设计 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

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教师: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使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在移动过程中,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一开始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

教学过程

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

学生:不是。把凸透镜向上移后,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有时成放大的像,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d74e6f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