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测试题

2022-07-12 10: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测试题》,欢迎阅读!
小石潭,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人教版《小石潭记》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着名的______家,“__________”之一。

2.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鸣佩 )环 )然不动 )尔远逝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折蛇行 悄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3.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liè( màn )连 zhuì( chè(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1)隔篁竹 ( ) (2)水尤清洌 ( ) (3)隶而从 ( ) (4)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 6)往来翕忽 ...... 7)日光下澈 8)不可久居 9)乃记之而去 10)斗折蛇行 11)伐竹取道 12)悄怆幽邃 ..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二、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文章中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6.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7.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8.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1.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可能有何寄寓?

14.写游鱼一节,极为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出怎样的境界?

1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小石潭记》答案 一、

1、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文学 唐宋八大家

2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chuàng suì cī liáo 3、冽

4、(1)竹林 2)格外 3)跟随(4)呆呆的样子 5)忽然 6)轻快敏捷的样子(7)穿过,透 8)停留 9)离开 10)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11)砍 12)忧伤的样子

5、A、⑴ 清澈。 凄清;冷清。 B、⑴ 以……为乐。 欢乐。 C、⑴ 大约。 可以。 D、⑴ 游动。 游玩。

6、(1)(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4)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二、

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7、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8、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9、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1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2、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13、自由自在,活泼天真 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乐而忘忧

14、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

15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16、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013c8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