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美丽《诗经》

2022-04-01 04:1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整理版)美丽《诗经》》,欢迎阅读!
诗经,整理,美丽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表达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想。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认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锋利的挖苦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那么编排成书,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为难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正确。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答复《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局部,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局部,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5.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想。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为哪项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挖苦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6.文中用了比拟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7.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项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想,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缺乏,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答案:

5C(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6D(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否认《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错。)

7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3e460c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