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2-04-08 05:2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社会学的边缘学科,继承了两种社会学科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既广泛又复杂,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应用社会心理学等。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社会主体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影响他人。因此,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主体如何与他人相互关联的科学

人类是由生物基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因而社会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受他人和社会群体制约。社会个体和社会环境是互动的,其他人的存在以及社会群体影响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学习社会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并且提高个体行为的规律性、增强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职能主要是把已经被规范化、道德化的价值观以及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教师是实现这一特殊过程的桥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与行为的社会化。

1


美国心理学J•布鲁纳曾指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 教师从这一职业诞生起就被赋予 “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也就是教师需要传授基本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学生主流社会的思想、观念,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因此,教师要承担起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重任。

这是因为教师所要面对的对象是社会性动物,他们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需要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人” 。因此,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社会化教育以后进入社会才能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才可以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同时能够参与社会各种价值创造。而社会也是由经过社会化的、掌握各种社会知识与技能的成员组成。因此,教师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促进者。

教师除了需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它是以个体情感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社会个体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谦虚、宽容等良好的行为品质有助于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同时,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个体的社会压力、稳定个体的焦躁情绪,对个体的社会发展、心理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



2


技巧,才会有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生需要完善自己的外形,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今后的沟通。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要学会尊重别人、容纳不同意见。

以上是我学习《社会心理学》后的几点体会,观点片面,认识浅显,水平有限, 不免有误,仅以此自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3f47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