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

2022-04-01 02: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社会学》,欢迎阅读!
发展社会学

浅析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摘要: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的历史潮流,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大国实现现代化,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中国的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模式”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将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创了2 0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本文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及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世界现代化、中国道路选择、问题



一、引言

二战以后,随着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纷纷走上谋求民族富强的变革之路,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现代化的潮流由此第一次向欧北美洲以外的亚洲、拉美及非洲迅速扩散,真正成为全球性的历史进程,整个20世纪后半叶成了广大发展国家探寻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既不同于众多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如北欧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 也不同于过去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模式(如苏联模式),而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成长模式。它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于资本主义相对优势的社会主义; 同时,又是一种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不断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贯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各 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它虽然年轻,但生气勃勃前途无量。那么,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选择了发展社会学的那种模式选择呢?



二、后发外生型的中国道路模式

在《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中, 童星首先对迪尔凯姆、韦伯、帕森斯等人的经典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 回顾了社会学的大师们对“社 会为什么是可能的”“社会为什么是变迁的”“变迁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的解, 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审视了“发展”这一概念。社会学研究中比较多地使用“理想类型”方法,“先发内源型”和“后发外生型”就是考察现代化进程的两个“理想类型”概念。“先发内源型”的现代化以英、美、法等国为代表, 其特征是整个发展进程缓慢而领先、稳步而主动、渐进而和谐, 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在自发成长的渐进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得以整合。“先发内源型” 国家来说, 现代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以俄、日、拉美、东亚“四小龙”等为代表,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则是一个复制、移植、学习的过程, 其现代化的进程由先知者倡导、政府推动。

而中国的现代化属典型的“后发外生型”, 早期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种“冲击——回应”模式,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 代价高昂而收获不多。在20 世纪50 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 中国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无论是理论的认识、国情的把握, 还是实际的发展进程, 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其他发展中国


家一样,中国作为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后来者,与欧美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有效启动的现代化进程落后一二百年因此,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以期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社会信息化已成趋势,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实现工业化而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抢得先机并占据有利地位,在全球信息化趋势呈现的时候,它们又利用良好的工业化基础开始了新的国际领先地位的角逐 国际经济竞争的现实表明:我们要发展,人家也不会睡大觉;如果在发展速度上亦步亦趋,原有的发展差距不仅不会缩小,相反会越拉越大,那就永远无法改变劣势地位 因此,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续完成别的国家早已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又要在新的信息化国际竞争中立足,不至于继续拉大发展差距,就必须走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并举良性互动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发展速度上就不能慢慢悠悠,而必须急赶紧追。

马克思晚年曾经指出,在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扩大化的情况下,落后国家不必重复发达国家经历的所有发展阶段,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发达国家用较大的代价取得的发展成就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固然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它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它彰显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为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发展经验利用外部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中国在根本制度框架内成功进行了一次独特的现代化模式转换,基本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转型;中国终于在世界第四次现代化浪潮中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各种现代化模式的竞争与比较中以鲜明绚丽的中国色令世人瞩目。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在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找到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但这其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出现矛盾

1980年代到21 纪,我们提出的口号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属于两个体系的东西,我们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是创新,者有结合的因素,但结合时存在结合性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公平优先,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效率优先。我们这30年围绕效率公平关系不断探索,最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是效率公平兼顾,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矛盾的认识深化的结果。各种社会主义最后的实质就是实现社会成员普遍的福利,这是它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竞争就强调优胜劣汰,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效益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目前中国已经充分体现了效益最优化、最大化。中 国的社会发展给我们执政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搞市场经济,但我们怎 么搞社会主义,还要重新认识。我们学会了怎么带领群众创造财富 ,但怎么合理分配和使用财富,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差距现在比较大 (二)区域间差异过大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我们在同一历史时代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 的三阶段跨越。2007年底,上海人均G D P6 5 4 7 3元人民币 而中部的吉林省是 l 7 2 1 1元人民币,不足上海的1/3 ,西部的贵州省是6 7 4 2 元人民币,是上海的1/1 0。中国的社会内部发展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梯,因此就引起了阶梯性的矛盾。 (三)发展结构方式不平衡

我们当前主要是用非均衡的方式发展,引发了五个不协调 :一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三是收入分配不协调 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五是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目前城乡差距还是比较大。根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 37 6 8 元人民币,农村是4 1 4 0 左右人 民币,两者差距是3 .3 1倍。

(四)多元板块的文化出现矛盾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文化结构的多元板块问题,一是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伦理。二是革命文化 ,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弘扬革命文化,这主要在政治领域 ,也存在于日常生活领域,三是外来文化,实质就是西方文化,目前它的影响比较广泛,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管理、文化价值观乃至日常生活 的影响都是非常普遍的。四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属于中国本土的新文化。随着网络的崛起,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我们也不断有一些不成体系的小的亚文化创新,这在大众文化中体现比较多。

四、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国情,又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后发展国家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境,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最终步入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中国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对发展内涵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对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还有待发展社会学的进一步探究。

五、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中国社会学年鉴1979-1989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郑杭生.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展望[J.社会学研究,1997 ( 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美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解读中国模式[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童星.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594786a0116c175f0e48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