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一代幼儿“教父”

2023-04-25 11: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鹤琴:一代幼儿“教父”》,欢迎阅读!
鹤琴,教父,一代,幼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陈鹤琴:一代幼儿教父

作者:小

来源:《师道》2009年第06

他有过凄苦的童年,所以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毕生追求真知,教育救国。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清华学堂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与陶行知同行,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于1918年回国任教,教育家,中国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大学教授:从娃娃教起

1918年,学成归国的陈鹤琴任教于东南大学教育科,讲授儿童心理学

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家寓所里创办了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南京鼓楼幼稚园。招收了12个幼儿,自任园长。开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实验探索之旅。

他说:幼稚园这种教育机关,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既然来创办这件事,就应当先自己问一问,用一种什么目标,怎么来办。倘是一些主张都没有,仍旧像中国初办教育候,今日抄袭日本,明日抄袭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

第二年,他将幼稚园加以扩建,邀请东南大学一些志同道合的教授一起研究幼儿教育,还购地建筑新园舍。将鼓楼幼稚园打造成为我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他和陶行知、宴阳初、黄炎培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一样,走的是教育救国之路,他身体力行,改革教育实践教育,造就现代中国人。他明确提出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并指出现代中国人应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有服务精神等五条件。陈鹤琴先生还针对幼儿教育问题指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使他们关于体、德、智都从小好好儿学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27年,他支持陶行知筹创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又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了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场地,从事中国乡村幼稚教育的实验和乡村幼稚园的工作,还与当地人士开办了不少乡村幼稚园。

有人背后议论: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陈鹤琴却说:我就是要从小孩教起。

他与陶行知、张宗麟等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出版幼稚教育刊物,发起成立了中华儿教育社,积极推进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主编《幼稚教育》月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15条办幼稚园的主张。他还倡导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儿童能够学可以学的,应当教他学等原则。

1940年至1945年他创办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1945年,他在上海创办市立幼稚师范学校。

于是,一生关注小孩子教育的他,成了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解放后,他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1958年底,他被免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职务,他怀凄苦的心情离开了教育岗位。直到1977年的六一儿童节,85岁的陈鹤琴才得以重返自己一手创建的南京鼓楼幼儿园,他来了以后一看,说这个地方原来我栽了一棵绣球花,还有杏子树,都没有了,一副很惋惜的样子。

1982年,有人去探望病危的陈鹤琴,他已不能说话了,但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爱我八个大字。 学者父亲:拿儿子当实验对象

受老师杜威的影响,陈鹤琴十分注重实证研究。他的长子陈一鸣说:“19201226我出生了。我一出娘胎﹑哇哇一叫,我的父亲就开始记录,记录我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换句话说,他把我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是连着808天。

可以说,陈鹤琴开了中国研究儿童之先河:

这个孩子是192012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

65星期,他能欣赏音乐的节奏:素来他听音乐的时候很多,近两星期以来一听见留声机的音乐,他就在地上跳跃并能符合节奏,音乐的节奏快些,他跳得也快些,音乐的节奏慢些,他跳得也慢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90天,模仿洗衣:他拿了一块肥皂,用手捻着,在洗衣板上磨来磨去,模仿他祖母洗衣服的样子。…… ”

陈鹤琴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动作发展、感觉、情绪模仿、暗示感受性、好奇心、惧怕、美感等心理活动以及言语、学习、游戏、绘画等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文字与摄影记录及系统研究,从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撰写了《儿童研究纲要》一书。1925年他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这两本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提出了家庭教育101条原则,被陶行知评价为当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此书再版达15次之多。书中的现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教育理念,至今都没有过时,对时下那种赶鸭子上架、逼着孩子成为神童的培养方式来说,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认为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他认为做父母的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知识。因而提出: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

他反对家庭教育中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认为这种管教方法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不利于儿童良好人格的养成。他主张民主化的家庭教育,父母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他自己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陈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时,每天晚饭之后往往都有一个其乐融融的音乐会。有时候,孩子们要求陈鹤琴表演。他就弹起那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起在国外曾同黑人一起弹唱过的民歌。尽管嗓音并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非常具有感染力。陈鹤琴说:庭中有了歌声,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完晚饭后,父母子女团聚一室,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于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没有乐歌。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本栏投稿邮箱:xt6688107@sohu.com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949c1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