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话题和高考作文

2022-10-13 05:4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寓言话题和高考作文》,欢迎阅读!
寓言,作文,话题,高考

寓言话题和高考作文

其实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命题、材料往往也是话题。由此推论,寓言材料作文也可叫做寓言话题作文。

纵观新时期27高考,计有6个年头出了寓言型话题,几乎每隔数年便来一次。寓言话题作文是所有作文形式中最难的一种,且频率如此之繁,颇值得注意。

什么叫寓言?简言之,即将某种意义寄寓在某种言语中的叙事形式。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由于此类材料言近旨远,读不透、读不懂,即不能透过语表涵义而窥其语里含义,或读时弄错寓意,写时偏题、离题的现象,屡有发生。

为了在写寓言话题作文前,更好读懂寓言材料,我们有必要对它先进行分类。 一、按题旨隐显分 1.昭示题旨型

所谓昭示题旨型,并不是说将寓言的抽象义直揭无遗。这种情况就单独的寓言作品来说是有的,如《克雷洛夫寓言》,很常在讲完一则故事后将寓意明确揭示出来。而拿寓言作为作文材料一般是将寓意隐去。但隐去寓意,不等于隐去题旨。这里题旨指的是题目的语表义。如1981高考题,写《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这材料最后一句并非寓意,只是题旨。

2001年的“诚信”也属此类,且比《毁》更进一步,实质不仅题旨点醒,连论点也规定了,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考生,谁敢不歌颂诚信?谁敢颂扬欺诈?

2.隐含题旨型

此型只提供某个情境或故事,而没有对它进行归纳提炼,这样的命题连其语表意义(题旨)尚难体会,更不必说其语里意义(寓意)了。象1990高考命题即属此型。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

1


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以上虚似了玫瑰园中母子两次对答,孪生姑娘评好说坏,莫衷一是,题旨不明,寓意更隐晦。 二、按概念关系分

1.单概念或有多概念,但其间关系无须说明(阐明、表现)。例如:1995年、2001年考题。 2.多概念且其间关系必须或阐发、或说明、或表现的。例如:1981年、1986年、1990年、2003年考题。

分类只是读懂寓言材料的第一步,紧接着必须对话题进行表解,将特殊义绎为一般义,将形象义绎为抽象义,以期整体准确把握。下面例说之。

1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21995年《鸟的评说》





31990年玫瑰园中的交谈

2




4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寓言话题都要求写成议论文,其分析只要一题两图即可,而2001年的《诚信》虽也是寓言材料,但材料几可不用,实质形同命题,不必论及,2003年的寓言话题如写成议论文其难度与1990年相当,如写成抒情、叙事文体,则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在将寓言的形象义绎为抽象义后,还得再绎为相关的形象义,即要走一段否定之否定的路。



材料本身形象义 材料抽象义 记叙(抒情)文的形象义 富人认知 世人认知种种 (如) 我认为



这种ABC三幅图的关系还可以简单地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如中国成语“非驴非马”(形象)译为抽象义是“不像这也不像那”,如译成俄文则变成“不是鱼也不是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9fb03fcaaedd3383c4d3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