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2022-06-20 01:32: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知识点,教育学,梳理

绪论

1. 教育学研究什么?

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揭示“教育艺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 2. 教育学研究是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 3. 教育学≠教育经验汇编、教育方针政策 4.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时代 原始封建社 奴隶和封社社会

时代特点 生产力低下,无专门的教育活动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活动,规模有限

阶段

教育学的特点

代表作

其他

零散的经验总

孔子《论语》 柏拉图《理想国》 思孟学派《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比外国最早昆体良《演说家的培养》早300 163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近代最早) 1762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 180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1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重点)

新三中心(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30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纲》(马克思主义观点)



1850s之前

代,教育需求增加

立形态阶段:形成 成体系、从宗教的哲学的教 学化的教育



老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 1861斯宾塞《教育论》

1939凯洛夫《教育学》

1960s之前

科技发展,经验学科兴起

样化发展,代转向 教育学实证化和现代化的转

1960s以来

科技大发展,学科交叉和深化,工业化-工业化

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理论深化、分化、综

1956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ABC 1972巴班斯基:1963布鲁纳《教育过程》 关于教学过程优1975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维果化的系列著作 斯基《。》基础上) 1972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优化的系列著作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社会与人之间的事) 2. 对人产生影响不等于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未必都是有利的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受教育 4.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作用


5. 教育的历史发展(重点?):生产力发展→教育发展

1.古代教育(人的依赖关系)→2.现代教育(物的依赖)→3.未来教育(自由个性) 1.“学校出现”

2.学校教育普及,教育公共性突出,教育制度完善,教育生产性增强 3.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的生产关系,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1. 人的发展的特点(简答?选择?应用拓展?) ①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器官没有被特定化; (儿童是未完成且未成熟的,有可塑性; 儿童时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综上,人的需要教育性和可教育性)

②能动性:(是根本区别: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生长;教育区别于训练动物) 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 人是塑造自身的主体

2.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3.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个体活动(能动)、环境(教育 4.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作用

教育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社会因素和资源 知识的四方面价值: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没有达到制约的高度) 1. 教育通过培养人来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含: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功能

3.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没法脱离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独立存在);独立性体现在教育有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


4. 不同时期教育的社会功能:

①人类社会早期:劳动经验和生活规范的传承 ②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功能是核心

③近代社会:政治依旧重视,经济功能不断强化

④现代社会:教育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需求趋于多样化

5. 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论述题、材料题)比如: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偏低、城乡地区差异明显、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优质教育资源 不公平 6. 对策(论述题、材料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余设想,是对社会 1. 教育目的功能:定向、调控、评价作用(简答题?) 2. 教育目的的建构:·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 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还有主旨没补充) ①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斐斯泰洛齐 ②社会本位论:那托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③调和:杜威

4.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重要!具体答题结合材料?材料分析题?)

·全面指:二者是互动互促、共同往前发展的。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没有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终极目的:实现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解放,实现终极的自由

·德智体美行:建立在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的 全面综合性的发展,是对人与社会、自然、自我关系的总结, 5. 我国教育的目的(单选题:把握重要的节点)

1.1912年北洋时期:主张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2.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1986《义务教育法》

4.2004修正后的《宪法》沿用了1982年《宪法》对教育的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回答五位并举的时候可以联系我国实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d2705e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