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征文

2022-05-24 15:3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急征文》,欢迎阅读!
征文,应急

20085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0112日海地地震,今年312日日本 级地震引发的海啸,都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炼狱生成。大自然无情的摧毁了人类的家园,一切变为废墟,哭声、喊声、惊叫声、求救声混成一片。这些灾难导致百万人死亡,更多的人无家可归。一些人们称他们为现实版的《2012》。 不论是虚构的电影,还是现实的地震,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时刻可能遭遇的主题:灾难。一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应对灾难、战胜灾难的历史。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无法抗拒大自然强大的力量,当重大灾难应发生时,应急救援体系否完善、有效决定了救援的质量,也决定了人民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那么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国际先进的救援体系建设有哪些只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从那个方面加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都迫在眉睫的摆在眼前。

一、我国当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

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要想统一协调组织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就必须制定出台一套能结合我国国情,全面、系统指导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行动的法规。而目前我国制定的相关法规,多由各部门制定,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部门色彩较重,操作性不强。?? (二)缺乏完善的领导管理和组织指挥体系。

当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匆忙成立临时指挥机构,仓促应战,没有对应的职能部门统一领导、协调、管理整个应急救援行动。这样就会造成资源和信息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有效整合,从而贻误救援的时机。? (三)队伍重复建设,投资分散。

由于我国在防灾、救灾中实行的是政府领导,行业管理,这种行业分割的模式虽然具有各部门职责明确的优点,但各建各的队伍,各买各的装备,也直接造成经费分散投资,器材装备重复购买,不能充分体现集中优势兵力和器材装备打歼灭战的作战思想。 (四)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应变能力欠缺。 事实证明,在重特大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死亡的人员,其中大多数人不知道各类灾害的性质和危害,没有掌握在灾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技能,因此,广泛宣传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常识,开展逃生训练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 二、国际社会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际社会,政府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专业化的紧急救援队伍、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的应急预案等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践证明,这种紧急救援机制在减少和控制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持国家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像我国的邻国日本就有很多只得借鉴的经验。?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处于太平洋环火山带,台风、地震、海啸、暴雨等各种灾害极为常见,是世界上易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在长期与灾难的斗争中,日本在应急管理特别是防灾减灾方面,法规健全、体制完善、机制顺畅、宣传到位、保障有力,预防和处臵各类突发事件的成效显着,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对策机制。?

(一)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完善

在预防和应对灾害方面,日本坚持“立法先行”,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国家颁布了《灾害救助法》、《灾害对策基本法》等法案。目前,日本共制定应急管理(防灾救灾以及紧急状态)法律法规227部。各都、道、府、(省级)都制定了《防灾对策基本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显着提高了日本依法应对各种灾害的水平。?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科学严密?

日本建立了中央政府、都道府县(省级)政府、市町村政府分级负责,以市町村为主体,消防、国土交通等有关部门分类管理,密切配合,防灾局综合协调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 (三)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强,自救互救能力高? 日本十分重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自护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纪念192391日的关东大地震,日本将每年的91日定为“防灾日”,830日到95日为“防灾训练周”。在此期间,通过组织综合防灾演练、图片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急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将每年的117日定为“防灾志愿活动日”,115日至21日定为“防灾及防灾志愿活动周”。鼓励公众积极参加防灾训练,掌握正确的防灾避灾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设施齐备应急保障强

一是建立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队伍。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有警察、消防暑员、陆上自卫队。兼职队伍主要是消防团成员。消防团员由公民自愿参加,政府审查后,定期组织他们到消防学校接受培训,发给资质证,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装备。他们平时工作,急时应急,属于应急救援自愿者。消防团员人数较多,是本地区防灾和互助的骨干力量。日本企业消防队员由企业组建,保护企业的自身安全,紧急情况下,也接受政府的调遣。

二是应急设施齐备。充分利用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建设了众多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在街道旁设臵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的?三是应急物资种类多、数量足、质量高。日本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定期轮换制度,各级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要预先设计好救灾物资的储备点,建立储备库和调配机制。其中主要食品、饮用水的保质期是五年,一般在第四年的时候更换,更换下来的食品用于各种防灾演习。同时,日本大力开发防震抗灾用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日本现已研制出各种防震抗灾用品。

(五)预测预警和应急通讯系统完善发达

日本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危机管理研究所,对危机管理、健康危机管理、灾害数据研究、防灾救助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应急管理工作之中。利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实时跟踪、监测天气、地质、海洋、交通等变化,分析重大灾害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研究制定预防灾害的计划,定期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对灾难形势进行分析,向政府提供防灾减灾建议。积极研究建立全民危机警报系统,当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其它各个突发事件发生时,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可以不用通过各级地方政府,而是直接利用“全民危机警报系统”向国民发出警报。

三、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以完善法规为保障,整合资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救援机制。 政府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为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法律保障。重点明确三种关系。一是明确主体关系,建立一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立足常规、常备、综合、攻坚的职能定位,推进主体建设。对现有各种救援力量进行重组,集中人、财、物,建好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二是明确结构关系,以预案建设为基础,形成“以政府应急救援队为主体、以专业救援力量为补充、以其他公共救援力量为基础”的层次型力量构架。三是明确指挥关系,建立统一的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由指挥中心将应急救援的指令传达到政府应急救援队和相关救援力量,全程监控,协同指挥,才能真正将应急救援融为整体,极大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动作战能力。??


(二)以反映灵敏为首要,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网络系统。 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是有效进行灾害救援指挥、控制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灾害救援效率、实现快速救援行动的基础工程。应急救援需要高度集中的统一指挥和各方面的协调,而这一切又依赖于灾害的监测信息、指挥信息、反馈信息的畅通。因而,只有建立起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才能真正使上下指挥关系顺畅。

(三)以遂行救援任务为牵引,组建得力的应急救援力量,特别是要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

城市应建立三支可靠的队伍,既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应急救援防护队伍。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处臵辖区内的各种灾害事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安消防部队为主题的应急救援体系,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切实可行。 (四)以强化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为目标,完善应急救援教育体系人民群众既是灾害管理的对象,也是灾害管理得以充分发挥的主题。

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关系到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尤其是灾害预防系统作用的发挥,决定居民灾害中的自我防范与保护能力,并且在防止灾情扩大、蔓延和灾后援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全社会必须重视并积极开展系统的防灾减灾教育通过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报告会、组织应对突发灾害的演习等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其灾害宣传教育系统,从而是广大群众广泛掌握防御城市灾害的常识,提高防灾、减灾和抗灾能力,尤其是要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灾教育从小培养他们树立预防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心理素质。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d2cf4f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