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樊哙的典故

2023-01-14 04:0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将樊哙的典故》,欢迎阅读!
典故,名将,樊哙的

名将樊哙的典故

樊哙,汉初将领,属汉军,开国功臣,封武阳侯。西汉开国元勋,大,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樊哙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樊哙的典故:勇闯虎穴

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显然要置刘邦于死地,而项羽因为在宴会前听信了项伯的“中肯”劝说,即“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和相信了刘邦在宴会中降贵纡尊的“诚恳”表白,对范增的再三举玦作出了“默然不应”的决定。决心已下的范增又岂肯善罢甘休,他即刻召来项庄,假以舞剑为名,实则企图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此时,因曾经受恩于张良,与刘邦“约为婚姻”的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一时间,宴会上刀光剑影,顿时杀机暗藏。刘邦的谋士张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按捺不住急忙寻求外援,于是便有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樊哙的出场。

樊哙与刘邦既有君臣之谊,又有亲戚之情。鸿门宴上,樊哙是刘邦的参乘,他的责任是保护沛公,但没有与会的资格。当他从张良处得知“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实在沛公”,便不假思索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紧急形势下的奋不顾身显出他的耿耿忠心。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不顾戒备森严、刀剑如林的危险,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侧盾冲撞,“卫士仆地”,直闯宴会。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只见他“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几句运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了樊哙的咄咄逼人、怒发冲冠之势,粗豪威猛、凛然无畏之神,霸气十足,威震全场。樊哙的充沛气势不仅震慑了“力能拔山、气可盖世”自诩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使他不禁“按剑而跽”,而且转移了全场的注意力,中止了项庄舞剑。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骤然扭转。

可见樊哙的勇猛闯宴,使在鸿门宴上命悬一线的刘邦适时取得外援,既帮助刘邦增得声势,又帮助刘邦壮得胆色。 名将樊哙的典故:慷慨陈词


樊哙带剑拥盾,直闯军帐,虽是护主心切、赤胆忠心的表现,但在当时杀气腾腾的情况下,他莽撞无礼的举动可说是有寻衅滋事的嫌疑。项羽对无与会资格的樊哙不仅不怒,反而被他的勇猛刚烈、霸气逼人之势所震慑,一再称赞其为“壮士”,还两次赐卮酒,一次赏彘肩。樊哙喝酒壮胆,吃肉壮志,把握时机,借酒发挥,慷慨陈词。他先尽数列举暴秦的罪状,“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致使“天下苦秦久矣”。秦的虎狼之心已激起天下共愤,民心所背终至灭亡。实则暗项羽推向了审判台,今日你若杀沛公,与暴秦亦无区别。接着援引楚怀王之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点明“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的事实,暗指项羽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背弃当时楚怀王定下的盟约。继而标榜沛公的功德,“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极尽夸张之能事来渲染刘邦的功劳与德行,不仅劳苦功高,而且自律律人,知恩图报。此中“大王”一词,把项羽的地位抬得比楚怀王还要高,满足项王虚荣心的同时又借机讽刺项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然后又适时给项王台阶下,指出项王之所以“欲诛有功之人”,其本人实无此意,责任全在于小人的离间之言。才让英明的项王混淆了视听,要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来,这里既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之心,又合乎他好大喜功的心理。最后,樊哙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晓以其中利害关系,“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推心置腹之语赢得了项王的彻底信任,也终于浇灭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那份正越烧越旺的心中怒火。

樊哙的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理直气壮、豪壮威严。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暗含讥讽、时而攻人心肺、时而推心置腹,欲扬先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乍一听句句在理,字字中的,实则是帮着刘邦圆了一个弥天大谎,虽然他的一番高谈阔论格调与刘邦的言语相差无几,但要比刘邦尖锐得多。只因樊哙发挥了他高超的论辩技巧,机敏的反应能力,与刘邦一前一后各唱了一出主旨相同、配合默契、欺骗项羽的独角戏,最终使项王“未有以应”,并对他优礼有加,赐樊哙坐。

至此,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气氛进一步缓和,项羽心中的怒火已灭,继而放松了警惕。刘邦也趁机大松了一口气。但此时杀机仍未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d76255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