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研究概述

2022-12-19 04: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分层研究概述》,欢迎阅读!
分层,概述,社会,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加剧,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分化明显,社会流动越来越难,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目前二代现象成为社会大众的一个热点议题。对近年来兴起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廓清了社会阶层的概念,在肯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社会分化 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二代现象成为社会大众的一个热点议题:富二代的炫富;官二代的张扬跋扈;穷二代的生存困境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屡屡可见,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漠视。鉴于此,笔者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有关社会阶层流动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视角,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关注角度,大体上来说,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以下焦点。

1 社会分层的概念 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我们有多种视角对社会进行分层:例如马克思按照是否拥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从而将社会分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帕金提出了依据职业为标注来划分社会结构的视角,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多地从职业这个角度来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分层,因为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收入状况和社会地位。

1.1 财富、声望、权力的角度 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主张从财富、声望、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这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然而韦伯个人非常强调非物质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1.2 社会资源的角度 刘祖云教授提出,经济性资源主要指财富和收入,政治性资源主要是指权力和特权,文化性资源特指一种文化资本。

2 社会流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通常是指个人从一种社会集团移向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另一种社会集团,或从社会集团内部一个层次移到另一个层次的现象。索罗金将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1]

2.1 垂直流动 垂直流动是指个人所处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索罗金主要分析了产生垂直流动的四个原因:阶层之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能力差别;环境的变动;个人能力与个人阶层地位不一致的事后调整。

2.2 水平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在同一地位类型上不同社会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这种横向移动不会造成个人所处社会地位的改变。

2.3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在朱力的《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提到,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经济因素,同时也最根本的因素,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提高,则会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否则则反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宏观性影响因素,如人口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价值观等等。从微观上来




讲,个人的受教育状况、家庭背景、人的素质以及个人的主观选择也会影响社会地位的流动。

3 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特征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成员或群体拥有的实际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这些资源是由一个特定群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为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共有资源的支持社会资本根本上是一种信任关系,这种关系要在公民参与网络中,在长期的普遍互惠规范下形成。但是社会资本又不同于以上两种资本。

3.1 生产性 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

3.2 公共物品性质 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性质,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本必须是存在于两个及以上的社会网络中,这就注定了它公共产品的性质;社会资本还具有不可转让性和个人特质依赖性,社会资本不是私有财产,所以并不能够将社会资本转让给他人,社会资本是依靠人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没有人和人之间的网络互动,那么社会资本将不复存在。

4 弱关系理论的概念

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了着名的弱关系理论他认为,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是群体内部的桥梁,同质性较高,获得的信息重复性也较高。弱关系则相反,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信息的作用,并可以促进人们跨越不同经济阶层获取社会资源,其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华裔学者边燕杰提出了强关系假设。即认为中国社会并非美国的弱关系社会,而是一个强关系社会。他同时指出,在中国计划经济的工作分配体制下,个人网络主要用于获得分配决策人的信息和影响,而不是用来收集就业信息。在工作分配的关键环节,人的关系强弱差异十分明显。[2]

5 有关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流动受阻危害的相关研究

5.1 社会关系的角度 张金丽是从社会关系的视角下去看待社会分层这个问题的,她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社会分层决定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反作用于社会分层。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阶层的社交圈子。其中,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封闭,关系资源基本上都还在自己所在的阶层进行流通。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恶性循环,并且会使不同阶层的人相互了解、沟通的机会减少,使社会流动僵化,最终失去活力。但她同时也认为虽然社会关系的运用有严重的弊端,并不是一无是处。5.2 合理与否的角度 张星认为,社会流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社会流动要与社会地位的空缺数相适应,而不是简单地要求越多越好。[3]

5.3 强关系理论的角度 姚伟从强关系理论出发,讨论了强关系对我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他认为自改革以来,强关系在资源和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作用日前凸显,加剧了资源封闭,促进了精英的再生,增强了阶层结构刚性,阻碍了低层阶层的向上流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他认为必须在加强现代社会建设和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的同时,努力完善制度政策,加强相关部门职能建设,加快制度结构调整,形成政府、市场与以弱关系为




基础的社会之间多元并存、相互制约、相互弥补的制度结构。

5.4 社会分层现状的角度 印志媛主要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现状与原因,为了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有深刻的了解,他侧重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四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

6 对社会分层研究状况究的评论

6.1 目前社会分层影响因素及社会流动受阻危害研究主要特征 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有从微观角度出发,在社会关系层面上进行分析,也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层面上进行分析,们同时也指出了社会分层受阻会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

6.2 目前社会分层影响因素及社会流动受阻危害研究的不足 首先,缺少实地调查分析和实证数据,用原有的社会学理论推测社会分层的危害,不具有说服力。其次,在分析影响社会流动因素时,忽略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中国人的一些独特心里因素,研究没有真正做到本土化,向国外借鉴的因素偏多。再次,由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一个非常宏观的现象,所以研究起来避免不了空泛,多文献没有找出社会流动受阻典型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以小见大,更能体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作用。对于这些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利于我们对社会分层受阻表现、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进行良好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星.试论社会流动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J].前沿,2004(10):15-19.

[2]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9(6):45-50

[3]印志媛.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现状与原因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学报,2010(2):17-19.

作者简介:赵磊(1986-)男,山东潍坊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ff418c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