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我眼中的诸葛亮文字稿

2022-04-27 14:08: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手抄报我眼中的诸葛亮文字稿》,欢迎阅读!
诸葛亮,文字稿,抄报,眼中,历史

历史手抄报我眼中的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


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054079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