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女性同性恋现状分析

2023-01-20 11:2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济大学女性同性恋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同济大学,同性恋,现状,女性,分析

同济大学女性同性恋现状分析

关键词:同性恋 女性

摘要: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那样一群人,你可以称其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个少数族群,但是他们的绝对人数是相当庞大的,可见,这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而主流社会并不能完全接受他们,所以在这里,我们称其为同性恋者。他们在不为多数人所承认的情况下,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他们不曾认为同性之爱违背自然,也不曾认为同性之爱是犯罪,是变态。

这个社会对于男性同性恋的接受度已经非常之高,而对于女性同性恋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理解以及偏见。

女同性恋,常以蕾丝边(英语Lesbian)相称,也被称为“拉拉”是指女性间对性与爱的欲望。蕾丝边可作为名词,意指自认或被他人认定拥有女同性恋特质的女性;亦可作为形容词,表与女同性欲望相关事物的特性。[1]



一、中国女同性恋的历史发展

Lesbian 这个称谓来自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出生地Lesbos (列斯波岛) 。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萨福是女同性恋者,二是她的一部分诗描述了女人之间的爱情。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被称为“磨镜”,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故称“磨镜”

早在汉代的各种正史与野史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后世假托班固所作的《汉武故事》中详细的记载到,她招来的女巫穿着男子衣冠,与皇后一起居住,如同夫妻一样相爱生活。《汉.孝成赵皇后》中记载汉成帝时,中宫使曹宫与宫婢道房结为对食,而曹宫与道房两名女子之间结为夫妻,在那时应该为数不少。

在民间女子中也存在这样的记载。从明代中后期到清初,社会风气曾开放到甚至有些放荡,在这种背景下,李渔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同性恋的戏曲《怜香伴》,其后在李渔好友虞巍所做的《怜香伴序》中点明,这部小说其实来源于作者的家庭生活。

对于普通封建社会女性同性恋的生存状况,其实在李渔的这部小说中就可窥见一斑。们在经济上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男子,沦为男子的私有物品,婚姻是她们生存下去的最大依靠。

所以古代的女性同性恋者就必须寄居在传统家庭中,心安理得的借助异性结合的婚姻来构建自己的爱巢,形成婚姻之中的婚姻。丈夫对她们而言,只是一个保证生活的工具,她们用让丈夫同时得到双美的实惠,去安慰他夫权威严被挑战的愤怒。

时至今日,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在上升,却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巨大束缚,婚姻仍是她们一生最大的事业。即使获取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很多女性同性恋者仍然选择回归传统家庭,去与异性结合来保障自己生存的安全。



二、中国女同性恋者的数量

中国官方没有公布女同性恋者的人数,我国研究同性恋问题的著名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这个群体人数在1000万左右。

但这个数量极有可能是不太准确的,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原因,许多“拉拉”仍在“地下黑暗”之中,她们在社会中的身影模糊而弱小。女性特有的敏感、胆怯,“拉拉”将自己的隐私掩藏得更深,因此对于女同性恋者数量的估计与统计的精确程度远不及男性同性恋。




三、同济大学女性同性恋分析 同济大学是一所985高校,整个高校的文化导致这个学校中的女性同性恋者与社会上的并不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40632be2bd960590c677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