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特色教育个案探究

2022-04-13 00: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艺术特色教育个案探究》,欢迎阅读!
特色教育,个案,唐诗,探究,艺术



唐诗艺术特色教育个案探究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本人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认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想象丰富,构思新巧;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



关键词:李商隐 艺术特色 比兴运典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后人把他这种寄托深而搓辞婉的诗体称为义山体玉体。其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有妙论。



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这是李商隐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中,古今的兴衰更替和事物的比兴往往溶入神话传说的浪漫境界中,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诗作占了他诗歌的很大比重,是对屈宋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并更加富于隐约性、暗示性,也更加耐人涵咏玩索。比如《重过圣女祠》此诗借慨叹圣女沦谪遭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本诗的高明处在于通篇不从正面着笔,也丝毫不出现诗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是全用一种凄厉神秘的环境气氛进行烘托,曲折婉约地流露出诗人的惆怅迷惘、落寞无奈,更使全诗情味隽永。



同时,诗人运其神思,让美妙的联想和幻想插上翅膀,翱翔今古,搏击天地。寓象征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杏渺朦胧的诗境和变幻无端的意象。奇辉异彩,情幽思,那广博深微的艺术境界,真使读者目眩神迷,感受到强烈的诗美。诗中的具体事物也都披上了诗人心灵的精光而照临万世。诗中把那亘古的悲哀,似乎是无法言诠的情意,用象征的手法阐释出来,寄兴深微,寓意空灵。在这超秒的诗境中所蕴含的美,象明珠暖玉那样使人抚玩无已。在诗歌的风格美中何尝没有诗人的人格美呢!诗人以眼前所见的景物,寄寓个人的情怀。李商隐作为一个内向兼伤感型的诗人,用来比兴象征的载体大多为纤弱细小的事物,虽然或高洁或美丽,然而共同的是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国中牡丹;香嫩可口却被剪凌云寸心的幼笋;先苦后荣、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身世悠悠、飘荡参差的流莺、孤鸿;暗夜强笑、非时早秀的李花、梅花;高难饱费声的秋蝉;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一不是诗人身世、命运的一种象征,浸透着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艺术上也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诗托物寓怀,形象展示了诗人凄苦欲绝的心声和所处环境的冷酷,实为诗人自己悲剧性命运的写照。全篇在将蝉人化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人、物一体的无际传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又如: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给客观事物涂上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想象到变成一只黄莺,用它的悲泪洒在最末的一朵小花上,去伤悼永远逝去的青春。唐诗中这种象征手法,发展到李商隐,达到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551598172ded630a1cb6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