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简介

2023-02-15 03: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简介》,欢迎阅读!
战国策,下册,语文,年级,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作为历史著作的独特性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素.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

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

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真实性。

另一方面,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战国策》又主要取材于策士著作,故书中对士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强有力的肯定.《齐策》中记颜斶见齐宣王,王呼:"斶前!"斶亦呼:"王前!"他还滔滔不绝地论证了国无士则必亡,"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秦策》中赞扬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却使得"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当然是夸大的,但这夸大中显示了策士们的自信,也是平民中优异人物的自信。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也是一种游离于统治集团,不受权势拘勒的人。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显示出具有平民意味的道德.所以""总是为放任不羁的人们所喜爱。

总而言之,《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文学上看,《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

《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6a4789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