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探讨

2022-04-18 13:4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探讨》,欢迎阅读!
公积金,财务管理,转型,住房,探讨

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导组织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依靠网络技术和信息手段优化人、物、财配置已成为现代管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建立了共享服务的组织。中兴通讯、华为、长虹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建立金融共享服务中心。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住房公积金运行管理需求,研究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对策,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就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财务;共享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是指运用规范化的管理原则,将金融业务的分支机构划分为可重复的、统一的管理模块,然后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业务进行改造,实现信息共享、管理共享、人员共享、业务共享、会计核算和报表业务管理。具体做法是将企业分散在各个区域运营单元中易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集中处理,同时借助共享中心的数据及流程支撑,剥离出更多的财务人员从事财务管控工作,縱向上加强对运营单元的管控力度,横向上实现对业务的财务管控协同,从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支撑集团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好的为经营管理服务。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指出建立财务共享是财务转型升级的方向。但它并非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并非适用所有的财务过程和企业。笔者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涵和职能作用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已施行企业范例进行分析,得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比较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日益壮大,并且分支机构众多,业务发展也达到一定规模。《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县(市)不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02年起各地市将原县区以及行业的管理机构,进行了归并、上划,有条件的设立成为分支机构,据了解,目前全国共设有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342个。安徽省内16个地市各设有一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归并后隶属于中心的分中心和管理部分支机构达73个,每个城市管理中心分支机构有2-7个不等,其中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7个分支机构。机构改革后,住房公积金经过20年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2017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18726.74亿元,年度缴存额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使用率也不断攀升。每个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范围大,需要解决中心内部共性财务机构重复建设和财务人员膨胀,成本与效率失衡的问题。


(二)住房公积金业务相对单一,标准化程度高。住房公积金主要是三大业务运营,归集、提取和贷款。据统计,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业务量的90%集中在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收款,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支付,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和贷款本金回收及利息收取的五项资金收支核算、结算和报告方面,交易简单、量高、重频。就拿笔者所在的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说,2018年全年共发生交易如下:归集收入10万多笔,提取支付近100万笔,贷款发放1.6万笔,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入各200多万笔。这些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量分散在市本部、3个分中心、4个管理部,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事务同质化高。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其分支机构应当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核算。近期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业务标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以及《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业务规范》,加之住房公积金业务长期以来的优化,故对于归集、提取、贷款业务能够而且也必须按既定规则和流程操作,这些交易处理可复制,完全可以集中批量处理。

(三)住房公积金是以地市城市管理中心为主体的运行管理体系。随着内外环境变化,住房公积金分隔化的财务管理体系造成内部管理风险激增,城市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财务越来越困难,有集中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市县会计核算一体,收支结算一体,资金监控一;进一步强化对分支机构管控;高标准严要求对业务和财务内部风险管理,追求流程的科学、标准化以及制度的强力执行。

基于上述特点,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管理较为理想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信息网络技术推动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会计方法、操作程序等。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管理手段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不断完善。从半自动手工操作开始,逐步发展到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住房公积金业务。为了满足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需要,上级监管部门和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十分重视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思路完全符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信息建设需求。

(一)统一数据标准。住建部先后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编制了《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导则》,并推广使用住房公积金银行结算数据应用平台。2014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的通知》和《关于推广住房公积金银行结算数据应用系统的通知》(以下简称“双贯标”),旨在要求各地城市管理中心按照相关标准对核心数据库进行全方位升级,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实用的住房公积金资源共享的基础。

(二)业财一体化。在实施“双贯标”过程中,进行了制度流程的梳理,简化流程,业财融合,规范从业务到财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实现流程化管理。花大力气将市县业务和财务数据转储大集中,使市中心成为真正的数据中心。关键的一步是建设部全国住房公


积金结算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城市中心对接了结算应用系统,实现与银行直连,可以依据真实业务去驱动资金联网结算,资金交易自主化。实现业务处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一体化,业务账、银行账、财务账的“三账联动”。最终实现业务标准化、结算集中化、核算自动化。

目前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正处于大面积更新、升级阶段。随着各地市城市中心“双贯标”工作的完成,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说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无需额外复杂的制度更新、流程再造、系统重建、数据割接等系统投入和复杂过程,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抓住机遇,推进金融管理转型升级,加快建立金融共享服务中心。短期内,住房公积金金融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从建立区、市管理中心入手,建立市金融共享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机构正直改革期间,随着省级住房公积金系统搭建和整合,逐步复制,建立省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待条件成熟可以向国家建议,建立国家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住房公积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大的效益。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成,将会促进住房公积金整体运行效率提升,促进财务人员转型,加强对分支机构监控,提高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体现财务增值能力。综上所述,在住房公积金管理需求与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是适应的,当前也是最佳时机。能否成功实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高层管理者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变革而产生,是一种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支持。当然,任何变革都存在未知的风险和多变的可能,财务转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荣荣.论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8 17. [2]石梦玮.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4.

[3]付红静.试谈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的风险及应对[J].中外企业家,2019 10.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791c12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