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古典诗歌的语言难题

2022-11-19 07: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破解古典诗歌的语言难题》,欢迎阅读!
古典诗歌,难题,语言,破解



破解古典诗歌的语言难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要读懂诗歌,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古典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含蓄性、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内指性、文言性、双关性、象征性,这些特性构成了一道道障碍,使初学者如坠雾中,不解其意,大呼苦恼不已。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为师者,不可不明审其意,循循而教也。



一、含蓄性

诗歌用语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是个疑问句,委婉地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又如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不着一字的遍体风流。诗歌中类似的诗句比比皆是,阅读时要细心揣摩,多想言外之意。



二、凝练性

诗歌善用简约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或感情主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一个落花时节短短四字便包含了天时(春已近暮)比况(李龟年年衰落魄)自况(杜甫怀才不遇)世况(大唐衰败)等多重含义。又如贾岛僧敲月下门的动态、声色、访友多种旨趣。教学时要善加引导,把诗人浓缩了的场景还原。



三、形象性

诗歌或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或哲思理趣,或将所写的对象表现得具体生动,营造一个鲜活的、有声有色的、有动有静的、有虚有实的、有情有景的意境。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精神以及对于人生的超脱态度。教学时让学生沉浸其中,静心感悟方是正道。



四、跳跃性

诗歌大多短小,短短数十字要道尽柔肠,写尽风流,语言就不可能绵绵密密,面面皆到。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如马致远《秋思》首句极尽凄凉衰败之景(枯藤老树昏鸦)




次句跳入宁谧祥和之境(小桥流水人家),三句又状哀伤凄婉之情(古道西风瘦马)结末道尽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人在天涯)所以鉴赏时要把这些点与点之间因跳跃而产生的空白之处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段再造重塑,方是诗歌的再创造。



五、内指性

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带,古今如一,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乡。诗人以幻作真,为的就是突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鉴赏时一定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内涵,从诗歌创造的总体意境中把握它要暗示的东西。要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感情意蕴。



六、文言性

中国古典诗歌脱胎于文言文,其语言的文言性不言而喻。文言文的通假、今,活用现象也同样出现在诗歌中,而且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必然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如杜甫《旅夜抒怀》官应老病休:顺序应为老病应休官,这一点不可不察。



七、双关性

利用双关手段使一个词(句)的多种意义同时存在。如于谦《石灰吟》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既指石灰的清白,也指诗人的清白;李商隐《无题》蚕到死丝方尽亦指思念



八、象征性

诗歌语言的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的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二是用客观的事物象征主观心理和情绪。例如,用菊花象征高洁(陶渊明),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屈原)。有些词语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公认的意义,这一点请参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除了公认的象征意义外,还有诗人临时创造出来的属于个人的象征意义,它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类意义应该特别注意揣摩。



值得注意的是,鑒赏古典诗歌语言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就是: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字。(前两句:复如东注水,




未有西归日。)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凉。



总之,诗歌语言难关一旦有所突破,学生便可在古诗词的浩瀚海洋里自由搏击,尽显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8a8733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