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反思

2022-08-08 21: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绝句,下册,反思,语文,年级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好一首古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读为主”“想象画面”“文言共生”。 一、读为主线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读要有目的的读,有层次的读,有效率的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读为主线,在读中正音、识字、解词,把全诗读顺读流利是古诗文教学的第一个层次,也就是初读阶段。这个阶段要把一首古诗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晓字义。

读为主线,读出节奏和韵律是古诗文教学第二层次的读。节奏和韵律是两个层面不尽相同的概念。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一首诗就是诗人当时的心境的真情写照。走进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诗人眼中的诗情画意,感悟诗人心中的悲欢离合,用我们深情的读表现出来,它是古诗文读的第三个层次——有感情地读。


二、想象画面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的艺术接受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古诗教学时,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光是空洞的“说教”,肯定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尽情驰骋呢?我觉得可以借助一下手段。

画简图,概想——古人讲究诗画统一,不少写景状物的诗文就是一幅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学这类古诗,不妨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运用手中的画笔,将读到的东西勾画出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借插画,联想——王维云:诗画兼具,则传神也。小学教材的古诗文几乎都配上了色彩鲜艳、惟妙惟肖的插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借助图画,化“静”图为“动”景,化“粗”轮廓为“细”线条,化“虚”为“实”,引发学生的联想。

设情境,假想——学生受阅读能力、知识面、人生体验的限制,对古诗画面的理解往往是笼统的、模糊的。为缩短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加形象的真实感,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关注诗文中的人、事、物、景,假想自己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而在诗的意境中遨游。


如教学《绝句》的时候,我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个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形象生动极了!

三、“文”“言”共生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诗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即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同构共生,和谐统一。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炼“言”固本。古诗文教学中要花时间讲解生字,对生字词正音、辨形、释义和组词。在低年级段,还要安排专门的生字书写指导和练写的环节。在字词教学时,要渗透古文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辨析字词的古今异议,培养古诗文语感。

“文”从“言”生。古诗文语言凝练、形象,言简意赅,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体现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又是学习诗人语言技巧的活动。

“文”“言”轮回。古诗文教学必须巧妙的抓住“文”与“言”的切入点、平衡点,在通过语言感悟人文之后,再回归语言,通过语言文字实践与运用,丰富人文内涵,深化人文精神熏陶和中华文化浸染,让“文”与“言”经历多次转换,多次轮回,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9e60cc227916888586d7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