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数学”称为“算术”?

2023-02-23 20: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数学”称为“算术”?》,欢迎阅读!
算术,中国,称为,古代,数学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数学”称为“算术”?



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在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培养天文家和数学家的专门机构——“算学”,它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数学系,教学用书有《孙子算法》《五曹算经》《九章算术》等算术书。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相继传入我国,西方传教士多使用“数学”,中国古算术则仍沿用“算学”。1935年,中国数学会确立了“算术”的意义,而算学与数学仍并存使用。直至1939年,清华大学才把“算学系”改为“数学系” 。

小高斯解数学



1785年,小高斯10周岁时,便显露出惊人的数学天才。数学教师布特纳是个严厉的人,他性情粗暴,自恃怀才不遇,看不起破旧校舍中的学生。

一夭,他神情严肃地夹着讲义来到讲台上,一言未发便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长长的算式: 一共100个数相加,后一数都比前一数大198面对老师那吓人的面孔,看着黑板上那长长的算式,小学生们都大气不敢出,一个个低下了头,在小石板上抓紧计算着。

当时,学校有条规定:第一名算出答案的学生把石板放在讲台上,第二名就放在第一名的上面……。老师刚写完题,小高斯就从容不迫地走到前面,把石板放在讲台上说:

“老师,我做完了,放在这里了。”

看到其他孩子都在满头大汗地计算,布特纳根本不相信这个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会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他挥着拳头对往回走的小高斯说:“不动脑筋想应付了事,小心挨打!”小高斯毫不理会,十分镇静地回到自己坐位上。

下课后,老师检查了所有的石板,见到最下边的石板上只有简单的一个数,他惊呆了,只有这个答案是对的。


从此,布特纳对高斯另眼相待,给他买来最好的算术书,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全部倾倒给了这位得意门生,成为数学大师的启蒙人。

数学知识的萌芽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和世界其他地区人类一样,从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不断积累着关于事物的数量和形状等萌芽时期的数学知识。人们认识“数”是从“有”开始的,初略知一、二,以后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知道的数目才逐渐增多。调查资料表明,解放前,我国有的文化发展比较缓慢的兄弟民族最多只能数到“3”或“10”,310以上的数就数不清,而统称为“多”了。这大致反映了各民族文明发展初期大都必需经历的一般情况。仰韶文化及年代稍晚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有各种各样的刻划符号五十来种,可能为代表不同意义的记事符号。我国古代也有“结绳记事”和“契木为文”传说。因此,这些刻划符号既可能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也可能是数字的起源。

人们对形的认识也很早。当我们祖先能制造出背厚刃薄的石斧、尖的骨针、圆的石球、弯的弓等形状各不相同的工具时,他们对各种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竹篾编织和丝麻织品,可能使人们对形和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为织出的花纹和所包含的经纬线数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不仅识别了各种不同的形,而且为了使制作的器物达到方、圆、平、直的要求,可能还创造了划方、圆和直线的简单的工具与方法。如半坡遗址的圆形屋、环形装饰品和陶器上圆半径非常匀称的同心圆纹饰等,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并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可能就是最早的圆规,才能做得那样规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ab9df8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