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头雾水到逐渐明晰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后反思

2023-04-26 10: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一头雾水到逐渐明晰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丽江,课后,明晰,一头雾水,滴水

游记在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单独组元,具有一定的难度。最初在决定讲哪一篇课文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特别的把握,在下边跟其他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普遍得出一个共识:游记单元相对于其他内容不好把握,游记的三要素是所至所见所感,学生不好理解,就单是梳理游踪就比较困难。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课后阅读提示中提到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依据此可以看出这一章节的重点,仍是在游踪的梳理以及语言的品析上。故而在设计《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时,我也把重点放在了这两个内容上,确定目标之后确定了两个学生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梳理游踪对于学生而言,困难并不是特别大,大部分学生都能梳理出来。当我问及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将如此零散零碎的景点串联起来的呢,让学生梳理写作顺序。学生也能够从文中找到一些具体的词句,判定出来本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并且能够说到本文的构思巧妙之处在于作者采用时空两条线索交织进行的方式。

在引导学生品析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的好处时,应该是我提问问题的方式有误,导致学生回答的有所偏差,也因为提问问题的指向不明导致学生一脸迷茫,因而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配合较为低,尴尬的课堂情形让我又不得不将我的课堂变成了生拉硬推的境况。 2个环节,品析你所喜欢的句子,学生相对而言似乎准备得更为充分,所以发言的学生很多。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是细细下来分析的时候却发现,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到了极少部分的学生,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师生的交流都是采用师对生的方式,甚少出现生生之间的评价或者是补充质疑的情形,那么在这节课当中整个班级就不怎么像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而更像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沟通交流,这样无疑没有被提问到和关注到的学生就是一种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浪费。

课堂小结部分应该是一个让本课出彩的环节,教师除却将全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和提升,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一些有价值的导向,或者是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呼应一下前文的学习目标或者是主题活动。这样子或许可以做到首尾呼应,并且再次将本文进行一个高度的提升。所以,最后的课堂小结和作业的设置,应该是检验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于整个一节课的一个总体性的回应,这两个环节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师生共同一步一步达成的,显然我的总结似乎与主题不相匹配,显得有些不够自然。


除此之外这节课当中还有很多细节的部分需要注意,比如说序号使用的规范度,一些错别字的存在,幻灯片上一些内容的出示是否恰切?字体的颜色,文稿的背景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从毫无思路到思考不明晰又走向思路的混乱,似乎是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终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大彻大悟,其实很难评估。只知道再这样一路磨课的过程当中对于文本的思考便更加深入了起来,也在这样不断摸索修改的过程当中,强迫着自己去深掘文本,去思考文本的核心价值,去思考选取如何的方法来更好的传递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这些过程中的思考,我觉得是研课成长的最大的价值所在。

此时坐在电脑前,将这些思考付诸于指尖时,心中是坦然而平静的。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当我们真正把这些过程走的踏实了,结果也一定不会太差吧。

所以,当我得到好友说网络审核已经通过的消息后,我想,接下来这几天,或许我可以稍稍安眠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b0dd9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