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插图赏析

2022-04-21 11: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愚公移山》插图赏析》,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插图,赏析

《愚公移山》插图赏析



插图以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题,体现编排者的意图,具有“意外之意,味外之味”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的插图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细微差别。笔者以《愚公移山》的插图为例,谈谈这些变化。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意深刻、妇孺皆知的寓言。其插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为了颂扬中国人民的愚公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全国人民搬掉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现在编排在九年级上册。 先谈谈共同点:

新旧版本的插图都以简朴的色彩、夸张的手法体现愚公精神。新旧版本共同出现的人物及神态、表情如下:虽然老而瘦弱但显得笑容可掬、精神焕发的愚公;挖山者发达的肌肉、坚毅的表情,体现他们挖山的决心;一位荷担者;邻人孀妻诚恳的表情是对愚公莫大的精神支持;邻人孀妻弱子好奇的目光;一个撮土的小孩,表明挖山后继有人。两种版本都没有出现自以为聪明的智叟。 再谈谈不同点:


首先,从画的出处来看,作者虽然都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但旧版本没有注明出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版本却注明了作者。

其次,从画中人物来看,新课程背景下的版本插图多了两个挖山者。他们和前面的挖山者一样,都有发达的肌肉、坚毅的表情、古朴的挖山工具、夸张的动作。只是后两个挖山者更强健,透露出挖山实力的雄厚,也体现出愚公观点的拥护者众。新课程背景下的版本画面远处还有一个赶着牛车的妇女,我想她大概也是来运土石的吧――愚公的宣传工作做得真好啊!

《愚公移山》这则经典寓言本身的寓意在于“有志者,事竟成”。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国画大师徐悲鸿用绘画的形式将其寓意展示出来,使寓意更直观、更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实质所在。教材编排者将其编入八年级教材,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对学生理解寓言寓意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比较,新旧版本教材的插图虽然都体现了寓言寓意,但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插图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使寓言寓意展示得更深刻,也体现了编排者的匠心所在:有了好的领导者,还需更多的实干家。这也是时代精神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cbfa0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