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2023-11-01 09: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进酒》获奖说课稿》,欢迎阅读!
获奖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这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及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在质疑释疑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 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4、质疑法——主动质疑问难,发现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 2)陈王昔时宴平乐。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4. 四个层次的感情脉络:

1)感伤之情 2)欢乐之情 3)愤激之情 4)狂放之情 5.五处典型夸张

二、为引导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做到深层次感知,我设置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就让我们借薄薄的一页纸,倾听李白心灵深处呐出的《将进酒》 () 以读带思,精心设疑

教师要深度备课,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美的因素,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重点——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问题一】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问题二】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进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与诗人做心灵的对话)

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这是安史之乱前四年,朝廷已是一片黑暗。唐玄宗不理政事,朝政先后交由李林甫与杨国忠把持,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朝政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李白借酒兴诗情,尽吐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问题三】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e1575a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