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琅玡溪翻译赏析

2022-05-08 02:1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琅玡溪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琅玡溪翻译赏析

《琅玡溪》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前言】

《琅玡溪》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知滁州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注释】

⑴琅玡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玡山。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⑶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⑷溪源:溪水的源头。 ⑸但见:只看见。 【翻译】

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 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着溪水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 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鉴赏】

1


这首《琅玡溪》诗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玡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玡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玡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琅玡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玡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玡溪述》。琅玡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玡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玡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b/10577htm。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fcb693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