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2023-01-22 08:2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欢迎阅读!
医患,中国,经济学,角度,矛盾

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中国目前医患矛盾形成的原因。方法 从医疗体制、医方、患者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医疗体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够、医疗资源短缺、市场机制的引入等原因,导致了医患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矛盾 原因 经济学 市场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激化,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医院的医疗环境,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社会动荡的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造成我国医患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对于维护良好的医疗环境。促进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疗体制的经济学特点

医疗室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样属于公共事业,攸关社会民生所以,医疗本来应具有公共事业整体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垄断性、公益性的特点,但由于我国在医疗方面财政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其完全非营利性的特点,只能引入市场机制,就形成了目前我国政府部分投入医自负盈亏的局面。

一旦引入了市场机制,那么医疗必然就具有了“商品”的部分特性,医院运营也必须遵循市场机制。作为“商品”的医疗的价格就由多种因素决定,首先是其真实价值(即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其次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2 医患矛盾的原因

2.1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完善 体制问题属于根源问题,是产生医患矛盾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现行医疗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1 医院管理落后 由于卫生法规不健全,医疗卫生体制落后,我国国有医院在体制上仍属于事业单位,享受国家保护,吃财政饭,因此其内部运营管理没有按现在企业制度的模式运行[1]。管理低能,漏洞不少,问题时有发生,办事效率低下。

2.1.2 医疗保障制度不尽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但仍存在着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医疗事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2]

2.2 医疗卫生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带来的问题

改革开放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计划经济土崩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治病救人关系,更多了一层销售者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医患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变得更加复杂。正是因为医患双方有了利益联系,二者在追求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和


冲突[3]

2.2.1 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 很显然,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百姓的医疗需求旺盛,医疗花的钱非常多,这说明需求上去了,但是现在供给跟不上,包括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医务人员人数就更不用说,医生不够,护士不够,药剂师也不够。有数据显示,单病理医生缺口就达10万,在欧美,一名病理医生的服务人口是1000-2000人,而我国现有病理医生2万人左右,服务人口比例为1:700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需求大于供给,势必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因而导致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

2.2.2 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失灵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缔约当事人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需要花费很大财力、物力和精力,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大大增加合作交易成本,会导致很多本来不该有的社会矛盾。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双方之间比一般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更明显,受信息搜寻成本限制,,供需双方对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 疗措施以及医疗服务的内容、质量、效果、价格等信息的了解存在差距,供方往往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和“参谋”对服务种类、数量、方式等作出选择,医患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存在医患双方激励不相容的可能性,容易导致服务供方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患者利益的市场失灵现象[4] 医患关系就是处于信息劣势方的患者付费,委托处于信息优势方的医师代理其诊疗措施,并根据医方治疗态度和结果给予一定报酬作为代理成本。这种由于商品的特殊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地位不平等,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的扭曲,并容易产生由过度供给所引发的诱导需求,这时作为代理人的医师追求自身收益的激励与作为委托人的患者“少花钱、治好病”的激励发生了矛盾,而医师恰恰利用其信息优势和地位优势侵蚀了患者的利益[5]信息交流的不畅通容易导致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一旦医疗效果或费用与患者预期不一致,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医师与患者的不信任,将导致就医成本高昂,导致目前社会上“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引起医患纠纷,并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死结。 2.2.3医疗机构的利益与责任冲突

市场化经营使医疗机构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而作为特殊服务部门,它又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医疗机构也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收支两条线转变为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这一方面增强了医疗机构的经营活力,提高了经营效率,但也使其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之间产生了矛盾[6]作为经营性主体,无论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出发,医疗机构都不得不从经营中获得足够的收益。当从公共财政获得的支持不足时,接受服务的患者成了唯一可获得收益的来源,社会责任让路于经济利益,患者承担的医疗负担变得沉重起来。 2.2.4 医患双方的弱势与强势冲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0ee6a5b9f3f90f76c61b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