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2-04-23 08:1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欢迎阅读!
孟浩然,广陵,黄鹤楼,送别

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我的老朋友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三月份烟火下到了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广陵》黄鹤楼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简介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离开四川不久就与孟浩然取得了联系。当他年轻快乐的时候,他眼中的世界几乎和金子一样美丽。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已经名扬世界。他给李白的印象是,他陶醉于山水之中,自由而快乐,所以李白在他的诗《致孟浩然》中说:“我爱孟大师,他风靡世界。美丽的女人抛弃了玄冠,白头躺在松云上。“这次离别是开元的全盛时期,和平而繁荣。这个季节是烟火。在春天最强烈的三月,从黄鹤楼一路沿着长江而下,到处都是鲜花。李白是一个浪漫的旅游者,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幻想曲和浪漫主义的氛围中进行的。”抒情诗李白心中没有悲伤或不快。相反,他认为孟浩然在旅途中非常快乐。他向往扬州和孟浩然,送行的时候,他的心和他一起飞扬,江水荡漾着无限的诗意。在美丽的风景中送别朋友在我心中真是一种特殊的品味。美丽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送别却令人悲伤。用一个场景送别一个朋友,含蓄而深刻,就像一个含蓄的声音,从而达到迷人而飘忽不定的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去扬州”,在“三月”中添加了“烟花”一词,尤其丰富了告别环境中的诗意氛围。烟花是指烟和花。读者感受到的不是一片土地,也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片无尽的春烟。三月是燃放烟花的季节,开元时代繁荣的长江下游是燃放烟花的地方。《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个晚春繁华之地的迷人风光,也展现了时代的气息。这句话意境优美,语言优美。清代的孙祝被称为“千古佳句”。李白渴望去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只有长江在空中流动”是一个直接的场景,而不仅仅是一个草图。李白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朋友的向往,都反映在这种诗意的关注中。诗人的心情起伏不定,就像一条向东滚滚的春水。简言之,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意离别是对李白的又一次思念。诗人用春日三月的壮丽景色,展现了长江的广阔图景,以及远眺孤帆影的细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3dc4f9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