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嫦娥奔月传说故事简介

2022-04-04 13:4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节嫦娥奔月传说故事简介》,欢迎阅读!
嫦娥奔月,故事简介,中秋节,传说

中秋节嫦娥奔月传说故事简介

中秋佳节,大家除了知道象征着团圆,还记得我们的著名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吗?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诗句

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首诗!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谈中秋诗话,首先得谈月光文学。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中秋节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中秋节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中秋节的诗句,都是千古绝唱。翻阅我国浩繁的古典诗词,月亮的意象呼之而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秋节的诗句)此身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中秋诗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中秋诗词)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王实甫:《西厢记》中秋诗词)月悬于天,离人间何其遥远,而人与它的感情又是何等亲近!古代几乎没有不写月的诗人,因此,从诗中看月,触目皆是。写月诗最多当推唐代诗仙李白,有320多首是写月亮的中秋诗词。

中国人对月亮如此亲近,万般钟情,积淀成一种共识,一种精神,那就是月文化。我们在中秋的崇月、赏月习俗中看到了月文化,更在古典中秋诗词中看到了月文化。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他的《月下独酌》中中秋节的诗句独具情韵。诗云: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中秋诗词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自己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才情卓越,胸怀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诗首四个中秋节的诗句描写花、酒、人、月影。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旧归于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就月影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中秋节的诗句描写了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傲不羁的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99f1f5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