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

2022-10-20 22: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欢迎阅读!
田园诗,起源,山水,发展



自魏晋以来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以山水与田园为描写内容的诗作兴起 ,后世学者对於山水诗、田园诗的起源 ,多因定义不同而有各种主张 广义地说,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那个时代条件下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也创造了最原始的诗歌。那个时期的不少诗歌都跟劳动密切相关。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性》),这些都和农业劳动密不可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国风》的大部分是表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与控诉的,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豳风·七月》就是通过奴隶一年四季种种繁重劳役的叙述,深刻揭露了奴隶主的残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全面反映了奴隶一年四季从春耕到严冬凿冰的田园生产劳动。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采柔桑,诗中描绘了春天灿烂的太阳,充满生活气息的鸟儿鸣唱,姑娘们拿着竹筐,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采桑养蚕的情景。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国风·伐檀》自《诗经》而下,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散见于历代诗歌中,成了脉脉不息的流。

如果说,《诗经》中有些篇章,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田园劳动生活,可以看作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源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学的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则是在晋宋时期。自陶渊明归耕子晋末,便把田园山水真正纳入了审美与文学的视野。



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兴起,不是一个人的偶然所为,更有广泛的社会及自然的原因,也是古代文人追求与社会现象综合碰撞的结果。概言之,有以下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那时地主庄园经济的兴起。庄园生活成了士大夫阶层现实而又理想的生活。环境变了,既改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影响到他们的文学创作题材。其次,是南方的山川地理因素。东晋以后,文化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田园山水细腻柔婉的一面,使得这些自然物成为了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第三,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与人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的产物。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一部分人徘徊于追求功名与全身避害之间,由是朝隐之风日盛。一部分人寄寓于山林田园,或干脆隐身山林之间,借山水抒其超然世事的志向,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此外,那时玄学盛行,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起起到了媒介催化的重要作用。当时士大夫们追求的是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的人格美,把能否领略山水自然之美,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境界的重要标准。这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和审美观点,也是促成山水田园诗兴起发展的因素之一。



晋宋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是田园诗,在谢灵运是山水诗。在这以前,诗歌中有关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描绘并不少,但严格说来,大多只是作为起兴的手法,或是以景托情,创造气氛,并不是诗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说,真正作为山水田园诗的流派的形成,是在晋宋时期。自此,山水田园诗脱离了依附于其他诗歌的附庸地位,独立于诗歌园地了。



南朝的乐府民歌中,单纯写田园劳动的并不多,且都如汉乐府《陌上桑》相似,在劳动生活中渗入了对爱情的描写。此类如《采桑度》、《拔蒲》、《长干行》等都是。其实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用于表现爱情主题的载体,采莲弄莲等劳动场景,似乎




也可以归入田园生活诗的范畴。写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诗,北朝民歌也表现了独特的风格,如大家十分熟悉的《敕勒歌》便是一例。

王维传世作品《雪溪图》



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佛老思想的提倡,隐逸思想的流行,中国的古典山水田园诗又一次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代表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等。他们都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著称,艺术风格也较接近,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至于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一生大半是在漫游中度过,长期深入的游览和观察,使他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壮丽优美山河的诗篇,其中许多写景诗是写山画水的千古绝唱。



南宋时期,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发展,当首推中兴四大诗人。他们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在诗歌创作中获得了较大成就。其中如杨万里,他从大自然中取材,摄取生活中随时都可看到的平凡事物,用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形成了意境新颖,生趣盎然的诚斋体。他或写清幽的小池,或写夏日农村景象,善于扑捉形象,其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而范成大,不论做官还是归隐,都注意现实生活,表现出他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范成大以田园诗著名,其中又以晚年归隐石湖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成就最高。《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绝句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组诗,比较深刻全面地反映了江南农村的生活面貌。这些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有壮丽美好的自然景色,有朴素感人的风俗人情,有欢乐的劳动歌唱。当然,范成大的田园诗中也有对剥削阶级压迫剥削人民的愤愤不平。诗人陆游在《农家叹》中,具体写出了农民辛勤耕作却得不到温饱,并遭官府逼租的悲惨情形。陆游还有一些诗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构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社会生活画面。这些,虽不是陆游诗的主体,然而毫无疑问都可归入到田园诗歌的行列。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随着不同的文学样式(如词、曲等)的兴起,诗歌自唐代以后,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作为诗歌内容之一的山水田园诗,自南宋以后也就少有发展了,虽然它的流至今不息。

纵观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源流,可以看到,山水田园诗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事生产劳动,植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中。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它或尔兴盛发达,或尔又如涓涓细流,脉脉不绝。它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也记录了古人对自然、对劳动生活的审美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c1e48583d049649b6658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