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李峤传》原文与译文

2022-10-28 12: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旧唐书李峤传》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
译文,原文,唐书,李峤传

旧唐书李峤传》原文与译文

旧唐书 原文: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神人遗双笔,自是 有文辞。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 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稍迁给事中。会来俊臣构狄仁杰、李嗣真 等狱,将抵死,敕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验,德裕等内知其冤, 不敢异。峤曰: “知其枉不申,是谓见义不为者。 ”卒与二人列其枉,忤武后旨, 出为润州司马。

初置右御史台,察州县吏善恶、风俗得失。峤上疏曰: “禁纲尚疏,法令宜简, 则法易行而不烦杂,疏则所罗广而不苛碎。 ”又言: “请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 岁为之限,容其身到属县,入闾里,督察奸讹,访风俗,然后可求其实效,课 其成功。 武后善之,下制析天下为二十道,择堪使者。为众议沮止。

武后将建大像于白司马坂,峤谏: “造像虽俾浮屠输钱,然非州县承办不能济, 名虽不税而实税之。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今 造像钱积十七万缗,若颁之穷人,家给千钱,则纾十七万户饥寒之苦,德无穷 矣。 ”不纳。 峤在吏部时,志欲曲行私惠,冀得复宰相,乃奏置员外官数千。既吏众猥, 府库虚耗,乃抗表引咎辞职,并陈利害十余事。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陈失政, 无所嫁非,手诏不允。复视事。

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 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上从其言,遂免,贬 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之官。改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译文:

李峤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还是 孩子时,梦见有个神仙送他一对笔,从此文章就写得好。二十岁时科试考中进 士,开始担任安定县尉。又应制策考试得甲科,于是迁居长安。当时京城官场 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以李峤年纪最轻,名气却与他们相同 (夷:平)。

李峤逐渐升官至给事中。恰逢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等人下了狱,将要 被诛杀了。武后令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复核。张德裕心中明白 他们是冤枉的,却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李峤说: “明知他被枉判而不为之申明, 是孔子所说 ‘见义而不为。 '于”是和他们两人一同列举了他们被冤枉的事实。为 此而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贬出为润州司马。

刚开始设置右御史台,巡察州县官吏的善恶,考查风俗的得失。李峤上疏说: “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

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苛:繁杂,烦琐)。 ”又说:恳请大概十个州设 一位御史,以一年为期,让他们亲自到属县,进入到街巷之中,督察奸邪和伪 谬,采集民风和习俗,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实效,考核他们的成绩。 ”武后


觉得他说得对,下诏分剖天下为二十道,选择能当此任的人,但被众人的议论 所阻止(沮:阻止、遏止)而作罢。

长安末年,武后准备在白司马坂建大佛像。李峤上疏劝谏: 造像虽说是由僧 尼出钱,但若无州县的承办也不能完成,所以说名义上不要百姓纳税,但实际 上却是要纳税。臣计算天下在编户口,贫弱者多。有卖房子押田地来交纳劳役 的。造像的钱现积储到十七万缗,若将此钱救济穷人,一家给一千,就可解决 十七万户百姓的饥寒之苦,功德不可计了。 ”武后不采纳。 李峤在吏部时,一心想通过广泛施与私惠得到好名声,希望能恢复宰相的地 位,于是奏请设置员外官几千人。后来官僚多而滥,府库支出增多虚耗。于是 上书(抗:呈上)引咎辞职,并陈述了十余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中宗认为李峤 身为宰相,却能自己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 罢官。李峤仍然恢复了职位。 起初,中宗去世,李峤秘密上表请求处置辅佐帝王的诸位皇子,不准他们在 京城居住。等到玄宗即位,从宫中得到李峤的奏表,有人请求杀了他,张说说: 李峤确实是分不清逆顺,但他是为当时的主子谋划,就像狗对着不是自己的主 人吠叫一样,不应该追究他的罪过。 ”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赦免了李峤,将他 贬为滁州别驾,并且听任他随儿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后来改任庐州别驾,死 时年纪七十岁。

李峤才思敏捷,他写的文章常被人传诵(讽:背诵)。他在做官以前,与王 勃、杨盈川交往,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时,当时的文人都不在 了,他成了文坛宿老,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取法于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d33567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