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022-04-08 08: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欢迎阅读!
教育社会学,试析,对象,研究

试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9世纪末建立,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在不长的发展进程中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随着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入,大大丰富了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实践经验。然而,对学科自身理论的研究,即元理论的研究无疑会使学科趋向成熟,更具独特性和解释力,因此,也一直是教育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其研究对象一直都是学者们试图清晰界说而又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的一个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失败。正如厉以贤曾说的那样:"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所开展的研究是符合和适应着社会和教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也是从本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育社会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重要地位并能迅猛发展的基本原因。";"需要明确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当然,这并不妨碍在进行广泛的实际研究中,再进一步去探索和发展对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以下,拟从历史上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做一些回顾,就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阐述,最后就研究对象的"特定性";问题加以说明。西方公认的教育社会学奠基人涂尔干就认为教育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有系统,有目标地实现人的社会化。";有国外学者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为探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如布朗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体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在整体文化环境中获得并组织其经验。";佩恩也明确指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包括所有与学习历程及社会化历程相关的课题,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以上各种界定,总的来说,分别是从狭义的教育和广义的教育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来谈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外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社会学观。 如哥伦比亚大学的苏扎洛将教育社会学定义为: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的基础和实际加以系统的研究,阐明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特别将现代社会学的思想应用于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而在前苏联的《哲学百科辞典》对教育社会学提出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教育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部门,它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设施,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来研究。"; 我国大陆曾占主体地位的一种说法是,教育社会学是研讨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的一门学科。吴有、厉以贤、鲁洁等人都持这种观点。鲁洁等认为教育社会学要研究教育整体社会之间以及它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体系)之间的功能性联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彼此互为影响和互相调试,以推动社会进程的。吴康宁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归纳并分析了研究对象的"社会化过程说";"相互关系说";提出了自己对研究对象的界定。他认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在于它既姓"";,又姓"";,即研究对象必须是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同时又必须具有社会学意味。前者表示与社会学或其他分支社会学相区分,后者表示只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吴康宁认为,教育社会学精髓在于承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但又应注意防止"泛化";研究对象(同于社会学或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窄化";研究对象(仅研究教育对个体的社会化作用) 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范围(领域),研究范围(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研究对象。鲁洁等对研究范围的界定如下: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相关;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相关;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研究组织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罗列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研究范围。厉以贤谈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时,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其中包括: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教育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社会阶层化、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关系等。第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这里包括社会的文化价值、社会的传统。社会的风尚和习俗、社会的精神文明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学生亚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等。第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把学校看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把视为一种社会体系。考察社会、课堂中的社会学问题,知识的选择、课堂的组织和进行等的教育社会学问题等。


第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个人社会化与教育学生受教育以及学业成就的社会背景,学生角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师生关系等。研究范围有别于研究对象,但前者有助于我们从直观上理解、把握后者研究的范围是罗列不尽的,而研究对象却是有一定的抽象、概括。两者的关系可以类比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22c315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