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一节印象最深的课—数学课上的阅读

2023-02-12 11:3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一节印象最深的课—数学课上的阅读》,欢迎阅读!
数学课,数学教学,最深,随笔,印象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一节印象最深的课—数学课上的阅读

阅读,数学课上,联系不大吧~很多人都认为: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课上的阅读没有那么重要,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会计算就行。其实不然,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与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阅读和理解,这种看法显得有些太片面了。且我们现在的数学命题,与以往相比,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它: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一道题中有用的和干扰的信息罗列了一大段,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怎能去选择有用的数学息来解决问题呢,

马上就要送走的一个毕业班,回想和他们相处的两年时光,仿佛课堂上的一切还在眼前。记得刚接手这个班一个月就开始健康体检,其实和这个班相处一段时间后也能感到他们身

1

上存在的问题,脑子够用,题会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总是出错,和质量体检暴露的问题基本吻合。同时,自己在两年前也参与到我校的“以读代讲”的语文学,由于工作的需要,调整到数学学科,但自己对阅读的重视并没有因为学科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心想:一段文字,总比一篇文章好读吧。在孩子们相处的一年里,自己就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他们的阅读:

一、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的读题。

特别是文字信息比较多的数学问题,它包含的数据信息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耐得住性子,不急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罗列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一遍不行,可以多读几遍,对题目中的信息要做到了然于心。

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从而找出 2


题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文字信息题中,往往存在一些“关键词语”,如“刚好”、“是”、“等于”、“恰好”等等。很多学生读题是只注重题中的数据信息,对这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以至于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教会学生充分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

有些数学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题目中会隐含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的考题,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和做一对这样的水桶需要多少铁皮。一个“无盖”和“一对”都是很关键的信息,有些学生却在关注数据信息的时候而忽略掉这些很关键的条件,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读题。

3

四、要教会学生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

文字叙述越多,可能对学生的干扰性越强,有些学生往往还没读题之前就产生了畏惧心理,错误的认为,这么多的文字叙述,这个题的解答一定很复杂,其实有很多文字只是起干扰作用,对我们分析这个题是没有用的。还有就是,当一个题中出现大量数字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这些数据,可以对数据按单位分类,还可以按时间上的前后分类等等,这样看似复杂的数据也变得有条理了。

今年,我有幸这个班的孩子升到了六年级,他们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见长。记得我们刚刚学习过了《百分数》,当我们学习本单元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再次独立阅读课本第三课时《蛋白质含量》和第四课时《这月我当家》,分析这两课的联系和区别;阅读思考后,有同学们是这样回答的:这两个课的相同点是都知道了

4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这两课显示的等量关系是相同的。不同点是:第三课是等式左边的数都知道了,直接把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2c2322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