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学习语感的培养方法

2022-11-25 21: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文言文学习语感的培养方法》,欢迎阅读!
语感,文言文,培养,方法,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文言文学习语感的培养方法

作者:黄汉鑫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4

中学生平时学习所花时间最多的是文言文单元,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又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望而却步,摇头叹息,知如何是好。其实,追本溯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偏重知识的灌,教师轻视乃至忽视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我们平时又没有一个如此丰富的古代语言环境,造成实际运用的脱节。这就使得学生对本来生动有趣的古文变得更加陌生。

什么是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因此,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语感训练。

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呢? 一、走出文言文学习认识误区

培养语感的首要问题,是要认识该语言的价值地位。现代中学生的古文学习意识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古文无用论是他们最重要的错误心理之一。许多中学生认为,古文言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汉语,同其他国家的民族语言一样是前后相继的,没有古代汉语何来现代汉语。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你会足不出户的观赏到浩浩的长江,大漠的孤烟,塞外的飘雪……你会体会到陶潜的悠然,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一言以蔽之,中国五千年文明,全都浓缩为一篇篇优美的古文中。魅力无穷,余香悠悠,就是古文的最好概括。 二、增加语言输入量

由于文言文毕竟远离学生的日常口语,学生没有现实生活的语境。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多接触文言文。1.“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二十五史》及历代名篇等语言精练、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较好的材料,更是学生培养语感的重要材料。2.要重视《读本》,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阅读《读本》里的文章,可以采取泛读的形式,不必拘泥于语法知识,从而在一字一句上花大力气。3.可以充分利用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文言文试题,完全可以做到一题两用,既是训练题,更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淡化文言文翻译

我曾经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出一辙:预习新课,学生先借助文言文翻译参考资料,弄懂意思。然后再去识记重点词语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到老师讲解课文时,学生就看着参考资料,再次强化翻译。这种做法忽略了文言文纯正语感的培养。殊不知,一见到文言文就想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只会让自己的文言文语感一步一步丧失。到最后,自己最后掌握的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词语和句子,而这一点可怜的东西,考试完了之后就又原原本本地退还给了老师。学了,也等于白学!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就必须淡化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个环节。古诗文是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忘情地而不是总想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情况下再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昂的佳句时,才能得到最真切的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才能最终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从而有效地学习文言文。 四、强化文言文诵读

自古以来,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封建社会从童蒙入学集中识字后,便开始训练诵读。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清人孙淳曾这样强调诵读的重要:“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教育家叶圣陶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文言文很好的方法。

在教学中,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环往返的过程。诵读者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

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既然如此,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从整体上看,只能是文言词语、句法、古文化知识等。但这样做不等于不要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写法技巧,而去死记硬背这些文言词语、句法和古文化知识。因为知识点的累加并不能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40394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