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征文3篇

2022-03-29 16: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雷锋征文3篇》,欢迎阅读!
学雷锋,征文

学雷锋征文3



学雷锋征文3 【篇一】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承载着重如泰山的伟大意义,它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烙进脊梁,刻入灵魂的民族精神——雷锋。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雷锋同志说的这句话,正验证了自己的人生。在他的心中,只有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他的精神被世人所弘扬,赞颂,成为永垂不朽的诗篇,写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活雷锋,他们如那春风一般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和平,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分美好与安心。

前些天与同学一起去春游。我们在风景区里闲逛,走到一家摊位前,便在长凳上坐下休息会儿。一会儿,旁边的一群女生离开位子就直径走了,桌上留下一个笛子,它又光滑又有光泽,是崭新的。兴许是忘了拿吧,我的好朋友李逸祺便站起来拿起笛子,向走得还不远的那群女生快速跑去,送去了笛子。她慢慢地走回来,脸上是幸福的表情。

也正是那次春游回来,我独自走回爷爷工作的厂里。车水马龙,我慢步走在右侧行人道上,看见有位中年妇人开着电瓶车向我前方的路口拐进去,便停下了脚步。只见那车轻悠悠地一个转头,快速向前滑去,刹不住车,就“砰”地一声重重摔在了地上。幸好,中年妇人没有受伤,我赶忙上前和她一起扶起电瓶车,听见她几声由衷的“谢谢”,我心中有股暖流涌过,等她扶稳了车子,我就默默离开了。

助人为乐,也许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不是冠冕堂皇的一句话,而是真正对“雷锋精神”的诠释。为何雷锋精神亘古不变,一直是人们理想的社会风气?因为它的深刻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生,实行一生的。为它就是活在这世上能得到快乐的真理。

【篇二】

三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雷锋叔叔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当然不落人后。 学习雷锋并不是一定要做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能力更是有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向雷锋叔叔学习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在学校里,哪个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我请教,我都会耐心仔细地给他解答,若遇到他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的,我就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1 ~


给他解释、分析,直到他完全弄懂为止。经常有同学忘带学习用品的现象,这时候我都会主动把我多余的学习用品借给他们用,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看到地上有垃圾,如纸屑、瓶子、塑料袋等,我就会主动捡起来丢垃圾箱里。那天我放学回家,正好看见我们小区的环卫工在捡垃圾,我顺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再装到不远处被扔弃的塑料袋里,然后走到环卫工面前把塑料袋递给她,那个环卫工老奶奶感激又赞赏地说:“到底是‘大’学生了,真懂事。”我呵呵地笑着走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举手之劳去帮助别人着实也能换来快乐。家里有好多用过的废弃的书籍、玩具,我都把它们整理出来,送给爸妈朋友们需要用到的小孩子。 这些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也能体现出我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决心。学习雷锋精神贵在多行动和坚持。今后我要向雷锋叔叔一样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篇三】

今世之人,多笑古人茹毛饮血,衣羽裹皮,文明未开,灵智未启。余尝涉猎六书,求索史说,寻寻觅觅以求真解,然每见古之政于废疾者,未尝不释书而叹焉。至如仲尼撰《礼》,曰:“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福。”余未尝不心而往之,扼腕叹息曰:“古人昧于今人乎?至如瞽者食于笙箫,聩者安于别坊,此诚恒见于上古而少于今世。后余饱览古今圣人之作,远近名胜之迹,乃释怀,古人之于废疾者,未必不如今人也。谓予弗信,但见陈词如下:

昔者孙膑受法,刑其两足而黥之。孙膑虽残,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未见轻视。后齐王将于孙膑,围魏救赵,与涓战于桂而大破梁军。又有三宝幼受宫刑,后受托于成祖,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祝诸夷城,迥隔于烟霞飘渺之间。然其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齐王成祖,此皆古之明君。观其所以功成矣,内修仁义惠济万民,外不避之身而不全者。此余所谓“成大事者当先宽疾”

纵观春秋战国,天下逐鹿。今世之人,皆道其乱世。余独笑焉,当此之时,天下乱而人心未乱。君不见诸侯小国,皆以废弃之人,主卜巫祝之事,祫祭于祖,迎四庙之主。偶有瞽聩喑跛,收而养之,官之衣食。乡野之间,若有六疾不能自存者,王赐谷五斗。后又设立别坊,遣医救护。高义之举,仁爱之心,可见一斑。虽今世之时,不如昔日。然援护之情,一脉承于千史。国之兴,必先优于疾。若废疾者无所养,天下何以大同?此余所谓“国之庇佑当先宽疾”

戚戚如今日,有视吠犬如亲子者,亲之、爱之、怜之、恤之、衣之。然偶见疾者乞于路,未见拳拳热心以资励,但见泠泠目光以斜睨;亦或偶遇疾者罹于路,未见匆匆上前以扶助,但见徐徐远去以旁观;亦或偶遇疾者行于路,未见施施善行以拥护,但见嗤嗤笑嘲以讥言。予虽不才,敢问大道:人而无德,可以为人乎?四体虽正,肤革亦盈,然行禽兽之举,可以为人乎?况乎大同,必先讲信修义,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然此之时,悖于古者远矣。此余所以道人心不古,世态炎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2 ~


幸有一湘人,周而刚正,谦而温雅。虽远行于千里外,不见其堕于声色。睦善老妪,育教学童。携扶戍友,乐而好施。无量善举,未见其沾沾以自喜;两袖布丁,未见其碌碌以自利。其予人也,必也度人之境,予人之需受,怀人之可受。于己虽纤毫之劳,于人乃再造之功。举手为常,不因事之大小;服善在膺,不为亲之远近。蜡炬志向,身化热血;若水道德,大河浩荡。五岳千山,皆仰其高;三江百河,咸受其渲。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前人积善,后人覆辙。沧海桑田,善心恒然。嗟!叹今世之时,偶有愚者不求修睦于天下,而欲掘壑于世间,此诚远大同而近乱世。吾辈学子,寒窗十载,终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近闻圣贤言,当为天下先!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窃以为行大事者当先行善举,若无宽疾意,可为圣贤君?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71f03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